春光渐盛,东院墙角的几丛迎春花开得热热闹闹,嫩黄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宣告着冬日的彻底退场。天气一日暖过一日,李纨的心思也活络起来,盘算着后院那片菜地该翻土播种了。
这日午后,她抱着贾兰坐在廊下晒太阳,看着院子外面的那棵老槐树新抽出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翠光。贾兰如今两岁多,正是对万物充满好奇、语言能力突飞猛进的年纪,小嘴整天叭叭地问个不停。
“娘,树,绿绿!”他指着槐树嫩叶,奶声奶气地说道。
“对,兰儿真聪明,那是槐树的新叶子。”李纨笑着亲了亲他的小脸蛋。
“为什么,绿绿?”
“因为春天来了呀,万物复苏,树木都长出新的叶子。”
“春天……是什么?”贾兰歪着小脑袋,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满是求知欲。
李纨被他问得莞尔,耐心地解释:“春天啊,就是冬天过去,天气变暖,花儿开了,鸟儿叫了,小树小草都睡醒了,长出嫩芽的季节。”她看着那鲜嫩的槐叶,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句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杜甫的《槐叶冷淘》!
对了,寒食节!
她猛然想起,清明将至,清明前一两日便是寒食节。这个起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的节日,本应禁火寒食。虽然到了这个时代,民间己逐渐淡化,大多只过清明,但那份清冷应景的食物,却让她心念一动。
“兰儿,娘教你念一首诗好不好?”李纨抱着贾兰,指着那满树新绿,“是关于这槐树叶子的。”
“好!”贾兰拍着小手。
李纨便轻声吟诵起来: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她念得缓慢清晰,一边念,一边简单解释着意思:采下青翠的槐树叶,送到厨房;用新磨的面粉,和槐叶的汁液混合……贾兰虽然懵懂,却也听得津津有味,跟着咿咿呀呀地学舌:“青…青…叶…叶…厨…”
念完诗,李纨又顺势给贾兰讲起了寒食节的由来,用他能理解的、简化的语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忠心的人叫介子推,他帮助了一位落难的王子……后来王子当了国王,想报答他,他却躲进了山里……国王想逼他出来,就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和他娘亲宁愿被烧死也不出来……国王很后悔,就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不许生火做饭,只吃冷的食物,来纪念他……” 故事讲得尽量避开了血腥残酷的部分,突出了忠诚和纪念的意义。
贾兰听得小嘴微张,乌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似乎被这遥远的故事吸引了。“冷…吃?”他抓住了关键。
“对,寒食节,就是吃冷食的日子。”李纨笑道,“娘今天就用这槐树叶,给兰儿做一种冷着吃的美味,叫‘槐叶冷淘’,好不好?”
“好!兰儿要吃!”贾兰兴奋地扭着小身子。
说干就干。李纨唤来春芽、夏露、秋穗几个小丫头:“去,拿着干净的小竹篮,摘些最嫩最鲜的槐树叶子回来,小心些,别伤了树枝。”
小丫头们欢快地应声去了。不一会儿,就摘回满满一篮子鲜嫩欲滴、散发着独特清香的槐叶。
李纨抱着贾兰在一旁“监工”。小丫头们将槐叶仔细清洗干净,沥干水分。李纨让夏露将槐叶放入干净的石臼中,加入少许盐,用力捣成细腻的绿色菜泥。碧绿的汁液渗出,散发出浓郁的草木清香。贾兰好奇地伸着小手想去摸那绿泥,被李纨笑着拦住。
另一边,素云己经取来了上好的新麦面粉。李纨将捣好的槐叶泥连汁带渣倒入面粉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和一点点盐,开始揉面。很快,面团就被染成了鲜亮的翠绿色,如同上好的翡翠,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面团揉好后,盖上湿布,放在温暖处醒发。
醒面的功夫,张嬷嬷正好从外头采买回来。她笑着提着一个竹篮:“大奶奶,您瞧我买着什么了?集市上有个老农在卖新鲜的鼠曲草(清明草),嫩得很!想着您或许用得上。”
李纨一看,那青翠鲜嫩的鼠曲草,正是做青团的好材料!寒食吃冷淘,清明食青团,倒是应景得很。她笑道:“嬷嬷卖得好!正好再做些青团应应节气!”
于是,小厨房里更加热闹起来。一部分人继续处理冷淘面:将醒好的翠绿面团擀成薄如纸的大面皮,再切成细长的面条,煮熟后迅速浸入冰凉的井水中“冷淘”,使其根根分明,碧绿透亮,最后沥干水分备用,只等调拌的酱汁。
另一部分则由李纨亲自带着,处理鼠曲草。清洗、焯水、挤干、捣烂成青汁,和入糯米粉中,揉成光滑的青绿色面团。馅料更是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红豆沙馅(用嫁妆铺子“知味斋”的上等红豆沙),李纨还创新地做了咸蛋黄肉松馅(咸蛋黄碾碎与肉松、少许沙拉酱混合),以及芝麻花生碎馅(炒香的黑白芝麻、花生碎与红糖混合)。小丫头们看着这些新奇馅料,都忍不住咽口水。
青团包好,上笼蒸熟。揭开锅盖的那一刻,热气混合着艾草的清香和馅料的甜香扑面而来。蒸熟的青团颜色变成深绿,油亮亮、圆滚滚,可爱极了。李纨用刷子薄薄地刷上一层熟油,防止粘连。
冷淘面也拌好了几种口味:麻酱的浓香,酸辣的开胃,还有简单的葱油拌。碧绿的面条配上各色浇头,清爽。
“开饭啦!”李纨一声令下,东院众人围坐一桌。贾兰坐在特制的高椅上,面前放着一小碗麻酱拌的槐叶冷淘,面条切得短短的,方便他用小勺子舀。小家伙吃了一口,冰凉滑溜,带着槐叶的清香和麻酱的醇厚,立刻喜欢上了,自己努力地吃着,小嘴吃得油汪汪的。
小丫头们则对各种口味的青团赞不绝口:
“哇!这红豆沙的好甜好糯!”
“这个咸蛋黄肉松的才好吃!咸香咸香的!”
“芝麻花生的也好香!”
看着大家吃得开心,李纨心情大好。她尝着自己做的槐叶冷淘,清爽宜人,带着春天的气息。这来自杜甫诗中的美食,穿越时空,在这小小的东院重现。她又拿起一个肉松馅的青团,软糯弹牙的外皮包裹着咸香沙酥的内馅,味道出奇地和谐。
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再想到李母前几日派人传来的好消息——城北那家新盘下的“云舂坞”分店,装修己近尾声,很快就能开业!李纨心中更是止不住的雀跃。新店开业,正好可以主打这应季的青团!多种口味,定能吸引顾客!一想到财源又将广进,为她和贾兰的未来添砖加瓦,嘴角的笑意就压不下去。
次日便是寒食节。李纨没有往贾母处送青团(准备留着新店售卖),而是精心装了一份碧绿清爽的槐叶冷淘(配了麻酱和酸辣两种浇头),又搭了几样清爽的开胃小菜:糖醋蓑衣黄瓜、凉拌三丝(海带丝、胡萝卜丝、豆芽)、卤汁香干,用食盒装好,带着贾兰去了荣庆堂。
贾母见她送来这清雅的冷食,很是新奇。听李纨说是按古法做的槐叶冷淘,又听小贾兰煞有介事、奶声奶气地复述“介子推…忠心…冷吃…纪念…”,虽然词句断续,但那份认真的小模样,把满屋子人都逗乐了,贾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搂着贾兰首夸“我的小乖孙真聪明”。
“难为你有这份巧思和孝心,还记得这些古礼。”贾母尝了一口冷淘面,清爽弹牙,带着槐叶特有的清香,在春日里吃着格外舒爽,心情也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