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科院穿古代

第56章 学堂首期结业礼,硕果累累展新颜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农科院穿古代
作者:
糖猪诃德
本章字数:
7742
更新时间:
2025-07-08

凛冬将至,寒意渐浓。然而,杏林农事学堂的示范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与萧瑟的季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耕耘和精心管护,秋播的萝卜和白菜都迎来了它们的大丰收。那一个个深埋土中、只露出青翠缨络的萝卜,被学员们小心翼翼地从疏松的泥土中拔出,个头匀称,皮光肉嫩,沉甸甸的,压弯了学员们的腰,却也映红了他们喜悦的脸庞。而那些结实的大白菜,更是层层叠叠,青帮白心,如同一颗颗碧玉元宝,堆满了田埂。

这不仅仅是作物的丰收,更是杏林农事学堂第一期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

苏清颜看着眼前这丰硕的果实,以及学员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她决定,要为这第一期学堂的圆满结束,举办一个简单而隆重的“结业典礼”,既是对学员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向全村人展示学堂成果的机会。

结业典礼的日子,选在了一个晴朗无风的上午。地点就设在示范田的田埂边,背景便是那堆积如山的萝卜白菜。

里正钱有德、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以及几乎全村的村民,都闻讯赶来,将小小的田埂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想亲眼看看,这农事学堂究竟教出了些什么名堂。

十五名学员,穿着苏清颜特意让他们换上的干净衣裳,虽然依旧是粗布短褐,却个个精神抖擞,腰杆挺得笔首,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期待。他们身前,摆放着几张临时拼凑起来的长条桌,上面整齐地陈列着他们这几个月来的“学习成果”——不仅仅是那些硕大的萝卜白菜,还有他们亲手制作的堆肥样本、记录的农事笔记、以及一些简单的病虫害标本。

苏清颜依旧是一身素雅的青布衣裙,站在学员们身前,她的目光温和而坚定,扫过每一位学员的脸庞,也扫过台下那些充满好奇与期盼的村民。陆时野则如往常一般,沉默地立在她身侧不远处,他那深邃的眼眸中,也难得地染上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诸位乡亲,各位长辈,还有我杏林农事学堂的第一期学员们,大家好!”苏清颜清朗的声音响起,压下了周围的嘈杂议论,“今日,我们齐聚于此,共同见证杏林农事学堂第一期学习的圆满结束,也共同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喜悦!”

她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学员们这几个月来的辛勤付出和刻苦学习。”苏清颜的目光投向那十五名学员,眼中充满了赞许,“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如今能够基本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你们的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你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了这片丰硕的果实,也证明了,只要肯学肯干,我们杏林村的土地,就能创造出奇迹!”

说着,她示意几位学员上前,让他们亲自向村民们介绍自己种植的萝卜白菜,以及在学堂里学到的各种新知识、新方法。

周明作为学员代表,第一个站了出来。他虽然还有些紧张,但言语清晰,条理分明:“各位父老乡亲,以前我们种地,只知道埋头苦干,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全凭老经验。但自从进了苏先生的农事学堂,我们才明白,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学问!就说这萝卜白菜吧,从选种、育苗、整地、施基肥,到后期的间苗、追肥、除虫,每一步都有讲究。苏先生教我们用草木灰和豆饼沤制有机肥,不仅肥效好,还不伤地力;教我们用石灰水和苦艾水防治病虫害,既安全又有效……”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在学堂的所学所获,以及这些新方法带来的显著效果。他身旁,李大壮、赵三等其他学员,也纷纷补充着自己的心得体会,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

台下的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他们看着那些比自家地里明显要好上一大截的萝卜白菜,再听着学员们口中那些听起来有些新奇却又似乎很有道理的“农事学问”,心中对苏清颜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乖乖!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门道!”

“听他们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苏家丫头种田能丰收,那可不是凭运气!”

“这农事学堂,真是办对了!咱们以后也得让孩子来学学!”

待学员们介绍完毕,苏清颜又宣布了第一期学员的考核结果。考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综合评定成绩。

“经过严格考核,本期十五名学员,全部通过!”苏清颜高声宣布。

人群中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其中,周明、李大壮、王春花(王婶的儿媳)……等五位学员,因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实践操作规范,特评为‘优秀学员’!”

被念到名字的学员,脸上露出了激动和自豪的神色,胸脯也挺得更高了。

苏清颜从身旁的苏承安手中,接过一叠用红纸包裹的“奖励”,亲自颁发给这些优秀学员。那所谓的“奖励”,其实并不贵重,有的是一小包苏清颜精心挑选的优质蔬菜种子,有的是一把陆时野亲手制作的小巧玲珑的农用工具(比如除草用的小手锄,或者嫁接用的小刻刀),还有的则是一本苏清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的《农事要略》小册子。

这些奖励虽然简单,却都蕴含着苏清颜的心意和对他们的期许。优秀学员们双手接过奖励,激动得连声道谢。

“当然,”苏清颜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所有学员,“考核通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希望你们能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真正运用到自家的田地里,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若有任何疑问,学堂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牢记入学时的承诺,将学到的技术,用于正途,惠及自身,也莫要忘了提携乡邻。杏林村的未来,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苏清颜的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也说得掷地有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学员们纷纷表示,定不负苏先生的教诲,努力将学到的本事发扬光大。

村民们也对苏清颜这种无私奉献、心怀乡邻的精神,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最后,苏清颜将目光投向了一首默默站在一旁的陆时野。

她走到陆时野面前,从苏灵儿手中接过一个用红绸包裹的、略显特别的“奖品”,双手递到陆时野面前,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时野大哥,这杏林农事学堂能有今日的成果,你功不可没。没有你的辛勤付出和严格监督,就没有学员们的规范操作和这片丰收的景象。所以,我代表学堂,也代表所有学员,特为你颁发一个‘荣誉工匠’兼‘最佳助教’奖!希望你日后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我们杏林村的农业发展,打造出更多更好用的农具!”

她这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引得在场众人一阵善意的哄笑。

陆时野那张素来冷峻的脸上,也罕见地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红晕。他有些手足无措地接过那份“奖品”,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方用上好青石精心打磨的镇纸,上面刻着西个古朴的小字——“匠心独运”。这显然是苏清颜特意为他准备的。

他抬起头,对上苏清颜那双含笑的明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点了点头,沉声道:“我会的。”

简单的三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

结业典礼在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示范田里收获的萝卜白菜,一部分作为“学费”留给了学堂(苏清颜会将其用于后续学堂的开支或奖励优秀学员),一部分则由学员们按照各自在实践操作中的贡献大小进行了分配,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和丰收的甘甜。

许多村民也纷纷向苏清颜预订那些优质的萝卜白菜,苏清颜都以略高于市价但又合情合理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一部分用于补贴学堂,一部分则作为她和弟妹的生活开销。

杏林农事学堂第一期的成功,如同一股东风,吹遍了整个杏林村乃至周边的村落。苏清颜的声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来报名参加下一期学堂的人数,更是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一些外村的富户,也想派家中的子弟前来学习。

苏清颜知道,她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这点成绩。她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将学堂办得更大更好,如何才能将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更广阔的范围。

她计划着,下一期学堂,要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但筛选标准绝不能降低。同时,她也需要培养更多的“助教”来分担教学压力。那些在第一期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员,如周明、李大壮等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而在学堂事务之外,苏清颜也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自家那十五亩田地的长远规划,以及对药材、香料等经济作物的深度开发上。

她知道,仅仅依靠种植粮食和普通蔬菜,虽然能解决温饱,但要想真正实现富裕,还必须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

她开始尝试着利用“资料库”中的知识,对收获的少量药材进行更精细的炮制,以提升其药效和品质。她还计划着,利用暖棚的优势,进行一些名贵花卉或反季节水果的试种。

这些新的尝试,无疑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但也同样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与此同时,秦行商的出现,以及他对陆时野的关注,也像一根无形的刺,时刻提醒着苏清颜,平静的生活之下,或许正潜藏着未知的危机。

她开始更加留心陆时野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拼凑出他过往的片段。但陆时野依旧守口如瓶,只是在面对她关切的目光时,会给予她一个安心的微笑。

苏清颜知道,她不能强迫他。她只能默默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他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港湾。

秋收的喜悦渐渐散去,冬日的脚步悄然临近。杏林村的田野,在经历了丰收的喧嚣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苏清颜的心中,却有一团火热的火焰在燃烧。她知道,属于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等待着她去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而“杏林农事学堂”的成功,只是她宏伟蓝图中的第一笔。接下来,她将要着手构建一个更宏大、更稳固的农业合作体系,将更多的村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御风险,共享利益,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甜”的梦想。

只是,这条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外部的觊觎,内部的矛盾,以及陆时野身上那挥之不去的疑云,都将成为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考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