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辉站在阳台上,看着女儿的背影消失在小区拐角,心里踏实了些。回想起昨晚那个穿着睡衣的女人慌张跑进小区大门,抱着湿漉漉小包裹的场景,他不禁纳闷,那女人怀里究竟抱着什么?又为何如此慌张?但当下,他还是将思绪拉回到女儿的成长上。
自家长会后班级建立学习交流群,孩子们开展周末学习小组,思语参加数学辅导课收获满满,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看来你爸在家长会上那一番话说得不错。”沈嘉那天笑着打趣他。
王超辉没接话,只是默默为女儿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表,贴在她房间墙上。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客厅,王超辉坐在桌边翻看女儿的作业本。沈嘉端来一杯热茶放在他手边,“最近她好像比以前主动多了。”
“是啊。”王超辉点点头,“昨天晚上她还问我物理题怎么做。”
沈嘉笑了笑,“我下班去学校找班主任聊聊吧,看看她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王超辉同意了。
下午西点,沈嘉走进学校教学楼。走廊上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学生还在教室里收拾书包。她找到班主任办公室,敲门进去时,老师正整理教案。
“您是王思语家长?”班主任热情地招呼她坐下,“这段时间她进步挺明显的。”
“哦?怎么个明显法?”沈嘉好奇地问。
“首先是课堂发言。”班主任翻开记录本,“以前她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现在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上次语文课讲《少年中国说》,她还站起来谈了自己的理解。”
沈嘉眼睛一亮,“真的?”
“嗯。”老师点头,“而且她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多了,前几天有个小组展示,她负责做PPT,同学们都挺认可她的能力。”
沈嘉听得很高兴,回家的路上给王超辉打了电话:“思语最近变化挺大的,老师说她敢在课堂上发言了。”
王超辉正在厨房洗菜,闻言笑着说:“那就好。”
晚饭时,王思语蹦蹦跳跳地回来了,脸上带着笑意。
“今天老师让我读课文了!”她一边洗手一边说,“我读的是鲁迅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得好吗?”沈嘉夹了一筷子青菜给她。
“还可以吧。”王思语低头扒饭,“不过张老师说我朗读节奏还可以再调整一下。”
“那你打算怎么练?”王超辉问。
“我想录下来自己听听。”她说,“下周还有一次朗读比赛,我想试试。”
“好啊。”王超辉点头,“我和你妈陪你练。”
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王思语拿着课本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王超辉和沈嘉轮流帮她纠正发音、调整语气。
录音设备是王超辉用手机连上电脑做的简易装置,虽然音质一般,但至少能让思语听到自己的声音。
“刚才那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读得太快了。”沈嘉说,“要放慢一点,让听众有画面感。”
王思语点点头,重新读了一遍。
几轮练习后,她终于满意地关掉录音软件,“明天我去学校试试这段。”
第二天,王思语果然在学校朗诵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
放学回家时,她手里捧着一张奖状,脸上满是骄傲。
“我没想到我能拿奖。”她把奖状展开给父母看,“张老师说我声音有感染力。”
王超辉接过奖状,仔细看了看,“以后可以多参加这种活动。”
“我还想试试英文朗诵。”王思语说,“下个月有个英语节。”
“那就练。”沈嘉笑着说,“你爸当年可是朗诵冠军。”
王超辉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别听你妈瞎说。”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王超辉真的开始陪着女儿练习英文朗诵。他找出一本旧词典,帮她标注重音和语调,甚至模仿外教的发音方式。
“这个句子要有节奏感。”他说,“像唱歌一样。”
王思语学得很快,不到一周就能流利地背诵整段英文诗。
周末的家庭聚会上,王超辉和沈嘉鼓励她表演一段。
“我准备了英文版的《当你老了》。”她有点紧张地说。
大家安静下来,听着她慢慢开口: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声音清脆,带着一丝羞涩,但感情真挚。念到最后,她抬起头,看见父母眼里泛着光。
掌声响起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聚会结束后,沈嘉悄悄对王超辉说:“这孩子,真是变了。”
“是啊。”王超辉看着女儿收拾书包准备睡觉的背影,“她越来越自信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王超辉开始留意她平时喜欢看什么课外书。他发现女儿最近迷上了历史类的书籍,尤其是关于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故事。
“你是不是对那段历史特别感兴趣?”吃饭时他问。
“嗯。”王思语点点头,“我觉得那时候的人很有理想,也很努力。”
“那你可以试着写点东西。”王超辉说,“比如写一篇小论文,分析一下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我行吗?”王思语迟疑。
“当然可以。”沈嘉鼓励道,“我们陪你一起查资料。”
于是,王思语开始着手写第一篇课外论文。她查阅了图书馆里的相关书籍,还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王超辉帮她整理思路,沈嘉则负责润色语言。
一个月后,这篇论文被推荐参加市里的中学生社科类征文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颁奖典礼那天,王思语穿着正式的小西装站在礼堂舞台上,接受证书时笑容灿烂。
王超辉和沈嘉坐在台下,看着女儿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
回到家后,王超辉写了一封信,悄悄放在女儿床头。信里写道:
“亲爱的女儿:
看到你在学习上的进步,爸爸妈妈都非常骄傲。你不再害怕表达自己,也不再畏惧挑战。希望你能一首保持这份热爱与勇气,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第二天早上,王思语起床后发现了这封信。她轻轻地摸了摸信纸边缘,嘴角微微扬起。
那天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沈嘉做了几道王思语爱吃的菜。
“今天我们为你庆祝。”她说,“来,干杯。”
三人举起杯子,轻轻碰了一下。
窗外的风穿过纱窗,吹动了餐桌上的纸巾。月光洒进来,照在餐桌上,像是温柔的祝福。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穿着睡衣的女人慌张地跑进小区大门,手里紧紧抱着一个湿漉漉的小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