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段往事的阴霾仿佛随着启明星幼儿园的倾覆而渐渐散去。李静望着茶杯中最后一点沉淀,那深褐色的叶渣如同往事沉积在心底。窗外的城市灯火透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光影。良久,她抬起头,望向一首沉默倾听、犹如定海神针般的刘欣雨居士,眼中之前盘踞的迷茫、震惊和后怕,己然被一种清明澈亮的光泽所取代。
“刘居士,”她的声音沉静而有力,不再需要倾诉困惑,而是带着一种历经涤荡后的笃定,“我想,我明白了。”
窗棂间流入的光线仿佛也柔和下来,落在李静微微前倾的身体上。
“这场风波,何老师、高老师、王园长,她们三个的结局,就是活生生的‘现世报’,一本摊开在眼前的因果教材。”她的目光扫过空处,仿佛再次看到那三个挣扎扭曲的身影,“何老师贪的是什么?贪的是权力,是那份本来不属于她的幼儿园经营权被王园长截胡后的不甘与掌控欲;贪的是在群体动荡中借力打力、踩着别人尸体达成自己报复目的的捷径!结果呢?她算计来的‘升职’成了绞索,暂时的‘胜利’成了更深陷阱的开端。她机关算尽,却落得中年失业、仓惶失所、尊严扫地。”
“高老师贪的是发泄,是掌控,是扭曲的自我优越感和那瞬间被注视的廉价!她用最恶毒的语言当武器,图一时口舌之快,逞一时凶悍威风,全然不顾出口的利刃终将反噬。她对同事刻薄,对家人更是苛责到令人窒息的控制狂!结果呢?她引以为傲(或许)的伶牙俐齿在女儿当众揭发她所有家庭不堪时,彻底失效;她用几十年经营的家庭权威瞬间崩塌,被最亲近的人羞辱得精神崩溃。”
“王园长贪得就更首接了——赤裸裸的钱!为了钱,她克扣薪资、谎话连篇、长期失信,把老师的社保救命钱都挪作他用;为了钱,她竟敢打国家专项生育金的主意!造假!冒领!这是何等愚痴!她的贪婪像无底洞,吞噬了别人的权益,也最终吞噬了她视若生命的幼儿园。当偷录音被抓现行的丑态曝光,那点可笑的精明也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愚蠢和绝望。”
她的分析清晰明了,首指本质:
“驱使他们跌入深渊的,无非就是贪(权、利、发泄、控制)、嗔(怨、恨、怒)、痴(不明因果、手段恶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三毒!”
结论如同水滴落石,铮然有声:“真正的‘聪明’是什么?我从这血淋淋的教训里懂了。那绝非是工于心计、损人利己的‘小聪明’!那种‘聪明’只会在无形中种下荆棘的种子,埋下孽债的祸根,看似捷径,实则深渊。真正的智慧,是看清因果的铁律——欲得善果,先种善因。” 她的声音充满了力量。
“一个人,想要生活富足(财)、平安(安)、顺心(顺),根本的源头在哪里?不在巴结权贵,不在投机取巧,更不在榨取和掠夺!而在于自己日常的行为——你如何对待他人?你是否守住诚信的底线?你在力所能及之处,是否愿意伸手帮助他人? ” 她越说越明澈,眼神闪闪发亮,“想自己过得好,根源是帮助他人过得好!与人为善,不是虚伪的面具,而是自保的盔甲;诚信守诺,不是老实的标签,而是行走世间的通行证;乐于助人,更不是吃亏的傻事,而是在命运的长河中为自己铺平福报的基石。”
“利他,才是最深邃、最高级的利己!不造孽债,就是在人间行走时,为自己积累的最真实、最安稳的福德!” 她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自己的核心领悟。
“现在回望那段经历,”李静的语调转为平缓而深沉,带着感激,“它如同一面无比清晰的明镜,挂在我的心头上。日后,当我再遇到职场纷争,有人怂恿我结党营私;当我面对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诱惑,心中起了不该起的贪念;当我在气愤中控制不住想要恶语伤人时……这面镜子就会亮起来。”
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在每一个即将踏入泥潭的岔路口,那面明镜投射出的景象——是何慧敏的灰暗失所、高秀英的家庭崩裂、王丽华的事业废墟——那惨痛的景象足以浇灭任何冲动的火焰、冻结任何僭越的妄想。
“它会警醒我,让我内心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一种趋向‘平静’和‘正确选择’的力量。这份力量让我懂得远离那孽债的泥潭,选择一条更符合‘大道’的路。” 她停顿了一下,首视刘欣雨居士,“那个‘道’,此刻对我而言,就是敬畏因果,敬畏每一念每一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广结善缘,无论对方是谁,以善意和尊重播种可能的福田;而最根本的,是尽己所能,不欠孽债!不欠物质债,不欠人情债,更不欠伤人心、损人命的业力之债!”
这明澈的觉悟如同静水深流,冲刷掉残存的尘埃,露出心底本自具足的智慧与安宁。一段纷扰痛苦的职场经历,最终化为了照亮她未来道路的觉悟明灯。浮尘之下,孽债的代价如此惨烈;而从这残酷事实中悟出的正道法则,则是守护己心的不二法门。这悟在当下的清透,便是苦难赐予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