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第126章 :江陵疑云(心理战升级)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作者:
西门一刀
本章字数:
5342
更新时间:
2025-07-02

建安十七年春分,江陵城头飘着细如牛毛的春雨。郡守傅巽手扶女墙,望着城下突然出现的曹军先锋部队,手中的青铜酒爵 "当啷" 落地 —— 但见敌军旌旗上竟绣着飞虎卫的齿轮纹,当先大将手持的长槊,槊头赫然刻着巴氏图腾。

"开城者免赋税三年!朱公治荆,粮赋减半!"粗犷的嗓音穿透雨幕,数十名曹军士卒抬着石灰桶,用巨大的鬃刷在城墙上书写斗大的隶书。傅巽瞳孔骤缩,见落款处盖着拇指盖大小的玉玺印,蟠螭纹清晰可辨 —— 正是汉献帝的 "受命于天" 玺。"好胆!" 他身旁的偏将怒吼,"竟敢伪造传国玉玺!" 傅巽却盯着标语内容,想起朱凯治荆时推行的《户籍改革令》,百姓确曾传唱 "白虎啸,粮赋少" 的民谣。

忽然,城头落下数十个油纸包,拆开后竟是《荆州财政公示书》。傅巽展开泛黄的麻纸,见上面用红笔勾勒的表格分明:"军费开支栏" 详细列着磁石工坊、水利工程的花费,"赋税减免栏" 标注着 "每丁每年减粟二石"。更触目惊心的是 "刘备军苛政录":"新野征粮,每丁三石;汉水征兵,户抽壮丁两名..." 字迹墨迹新鲜,显然是刚从刘备军中流出。

"大人,城下敌军携带的弩机..." 参军指着远处,声音发颤。傅巽望去,见曹军士卒肩扛的连弩竟有青铜齿轮外露,与当年朱凯在巴郡商道展示的 "诸葛连弩改良版" 如出一辙。他忽然想起三年前,自己曾在江陵码头见过飞虎卫的机械运粮车,齿轮转动间竟能自动装卸,效率比人力高十倍。

"报 ——!" 探马冒雨驰来,"关羽将军被诱离新野,曹军于禁部己占博望坡!" 傅巽手中的账本应声滑落,露出内页 "刘备军粮赋清单":赤壁战后三年,荆州百姓竟被强征粮食八十万石,远超朱凯治下的三倍。他弯腰拾账本,指尖触到纸张背面的暗纹 —— 竟是飞虎卫特有的磁石罗盘图。

"大人,这公示书..." 偏将凑过来,"说朱凯在五溪蛮道开通商路,每年可省军费二十万贯,怕是真的?" 傅巽望着城下整齐列队的曹军,发现他们的甲胄虽非荆州制式,却在肩甲处嵌着磁石片,与朱凯发明的 "护心镜" 形制相似。更令他心惊的是,敌军阵中竟有五溪蛮的藤甲兵,藤甲上的齿轮纹与江陵城隍庙的青铜面具如出一辙。

"传我将令," 傅巽声音发哑,"城头悬灯,夜不闭市。" 他望向远处的磁石灯塔,光芒穿透雨雾,想起朱凯曾说 "机巧是百姓的灯"。手中的账本被雨水打湿,刘备军 "无税征兵" 的条目渐渐模糊,反倒是公示书上 "开渠通漕,三年免赋" 的字迹愈发清晰。

三更时分,傅巽独自登上城楼,见城下忽然亮起成片的磁石灯,每盏灯上都绘着白虎与齿轮的合纹。一名曹军斥候越墙而来,呈上刻着齿轮纹的竹筒:"朱将军问傅大人,可还记得巴郡商道的磁石铺路法?" 傅巽打开竹筒,内有半块磁石镇纸,正是当年他送给朱凯的见面礼。

"回去告诉朱公," 傅巽望着镇纸上的巴氏图腾,"江陵城墙的砖,每块都刻着百姓的名字。" 斥候点头退去,傅巽摸着城砖上的凹痕,果然触到 "张阿牛"" 李三娘 "等名字 —— 这是朱凯治荆时,让百姓在城砖刻名以彰其功的德政。而刘备入荆后,却将这些砖挖去,换上刻着" 刘 " 字的新砖。

忽然,城下传来机括声,傅巽望去,见曹军正在组装大型弩机,齿轮转动声在雨夜格外清晰。那弩机的底座竟用磁石固定,箭头涂着荧光粉末,正是朱凯在赤壁用过的 "磁石穿云箭"。他忽然想起公示书上的 "机械强军" 条目:"每台弩机配磁石校准器,射程增三成,命中率提五成。"

黎明时分,江陵百姓倾城而出,围看城墙上的标语。有识字的老者念道:"朱公治荆,田有磁石肥,渠有齿轮闸,商有免税旗..."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有人掀起衣襟,露出三年前朱凯治荆时发放的 "免税牌",磁石材质在晨光中泛着微光。

傅巽站在谯楼,见偏将正欲驱赶百姓,急忙喝止。他望着人群中抱着幼童的妇人,想起朱凯推行的 "妇幼保护令":"凡育三孩之家,免徭役五年"。而刘备的 "汉中王令" 却规定 "十二岁以上男子皆需服劳役",自己账本上记着的 "新野壮丁逃亡三千",正是苛政的恶果。

"大人,刘备使者到!" 参军的通报打断思绪。傅巽接过急报,见刘备严令 "死守江陵,违者族诛",附页却有诸葛亮的密信:"朱凯善用机巧惑民,望明公坚守本心。" 他望着密信上的七星纹,又看看城下的磁石灯海,忽然觉得这七星与齿轮,恰似天上星与地上灯,都在争夺人间的烟火。

正午时分,曹军阵中忽然竖起三丈高的 "圣旨"。傅巽望远镜望去,见黄绢上写着 "封朱凯为荆州牧,赐免税三年",玉玺印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他身旁的长史忽然惊呼:"这玉玺印,比朝廷的还多一道齿轮纹!" 傅巽却心中雪亮:朱凯这是借伪造圣旨,行安民之实 —— 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朱凯却用机巧伪造天命。

"开城!开城!" 城下百姓突然齐呼,有人举起磁石灯排成 "安" 字。傅巽见几个曾被刘备军强征的百姓跪在阵前,手中捧着当年朱凯发放的 "耕具补贴凭证"。他忽然想起公示书上的 "民生清单":"救活三方伤兵八千,得百姓自愿劳军粮十万石",这些数字,正是他账本上刘备军永远无法企及的。

"备马," 傅巽忽然转身,"随吾开城。" 偏将欲阻,他却指向城砖上的百姓名字:"当年朱公让百姓刻砖留名,是把民心砌进了城墙。如今刘备要的是砖上的王霸,朱公要的是砖下的生民 —— 这二者,高下立见。"

建安十七年春分夜,江陵城门缓缓开启,傅巽率官吏百姓迎入的,不是曹军的铁骑,而是载着磁石灯、耕具、免税令的车队。当第一盏飞虎卫的磁石灯挂上城楼,整个江陵城被映成淡蓝色,与江心的灯塔遥相辉映。傅巽摸着腰间的磁石印信,忽然明白:这场心理战的胜负,从来不在城墙的高度,而在百姓心中的天平。

许昌传来急报时,曹操正在观兵台检验新制的磁石弩机。听闻江陵不战而降,他望着弩机上的齿轮,忽然笑道:"朱凯这招,比十万大军更厉害。他用百姓的账本当兵器,用免税的承诺作甲胄,当真是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荀彧在旁低语:"主公,傅巽献城时,百姓竟举着磁石灯高呼 ' 护民者王 '。" 曹操点头,目光落在案头的《荆州财政公示书》上,那些详细的数字,比任何战报都更让他心惊。

长江水在江陵城外奔流,傅巽站在新换的飞虎卫旗下,望着百姓们拆除刘备军的 "刘" 字砖,重新刻上自己的名字。他知道,朱凯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每个百姓都成为城墙的基石 —— 当民心向背化作磁石的引力,再高的城墙也会轰然倒塌。而这场江陵疑云的落幕,不过是天下棋局的又一步落子,真正的胜负,永远藏在百姓的灶台边、粮仓里,和他们眼中对安宁的渴望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