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真君

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露归田

加入书架
书名:
紫阳真君
作者:
梅如血
本章字数:
3468
更新时间:
2025-07-10

回山南村的路上,昭然背着半袋新收的菜豆,巧妹提着竹篮里装着县城买的红布——那是给赵村长家小孙女儿做肚兜的。日头偏西时,两人刚转过鹰嘴崖,就见山脚下腾起一片尘烟。

"是共作队!"昭然眯起眼。二十几个身影正沿着山路排成线,最前面的是王二叔,扛着新制的犁耙;李婶跟在后头,竹篮里装着金瓜籽;小娃娃们举着用树枝扎的"星露旗",旗面是用红辣椒染的,在风里扑棱棱首响。

"昭然哥!"妞妞从人堆里钻出来,怀里抱着个粗陶瓮,"张婶让我们给您带了腌萝卜!她说县城的共作茶里有萝卜干,您准馋这口!"

昭然蹲下来接瓮,指尖碰到瓮身的温度——和清晨山雾里的星露一般暖。妞妞的布鞋还是露着脚趾,可脚背上沾着新鲜的泥点,像撒了把金粉:"我们在坡上种了金瓜籽,张婶说等藤爬满竹架,要给共作田搭个'星露棚',夏天能遮太阳!"

"好小子,"昭然揉了揉妞妞的羊角辫,"等棚搭好了,昭然哥给你们讲'星露与共作'的故事。"

一行人走到共作田时,夕阳正把山尖染成橘红。田垄里的新绿比昨日更浓了,金瓜藤顺着竹架爬了半人高,最顶端的花苞正泛着蜜色——像要滴出星露来。赵村长蹲在地头,用树枝在土上画着什么,见昭然过来,立刻把沾着泥的手在裤腿上蹭了蹭:"兄弟,你可算回来了!"

"赵叔这是......"昭然凑过去,见土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田垄,旁边标着"菜豆区""金瓜区""新苗区","您这是给明年的共作田做规划?"

"可不是!"赵村长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这是王二婶用烟盒纸画的,她说县城的市集上有人卖'田亩图',能标出哪块地种啥好。咱商量着,明儿把后山的荒坡再分一分,东头种耐旱的荞麦,西头种爱喝水的南瓜......"

"赵叔,您这主意妙!"昭然笑着把菜豆荚递过去,"先尝尝这带星露的豆子,炒出来香得很。"

赵村长剥了颗豆荚,放进嘴里嚼了嚼,突然一拍大腿:"对了!今儿晌午,东头村的刘老汉来寻我,说要跟咱学共作法。他说他们村的井也枯了三年,想请咱去看看。"

"东头村?"巧妹插了句嘴,"那村子离这儿二十里,山路陡得很。"

"刘老汉说,他儿子在县城当长工,上月回来带了星露茶——说是喝了这茶,他儿子从前总咳的血,竟慢慢止住了。"赵村长摸出个粗布包,"这是他硬塞给我的,说是给共作队的谢礼。"

布包打开,是十几枚山核桃,壳上还沾着新鲜的松脂,泛着琥珀色的光。昭然捏起一枚,凑到鼻前——是松针混着泥土的香气,和山南村的晨雾一个味道。

"刘老汉还说,"赵村长压低声音,"他年轻时见过老辈人挖井,井台上刻着'共作'二字。后来井枯了,那两个字也被石头埋了。他一首记着,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昭然望着远处渐暗的山梁,忽然想起《共作志》里的一句话:"星泉之脉,在地不在天;共作之心,在人不在物。"原来这些年,不是他们在唤醒星泉,是星泉一首在等——等那些记得老辈话的人,等那些愿意把热乎劲捧在手心的人。

"明儿就去东头村。"昭然把山核桃收进怀里,"带上金瓜籽,带上菜豆种,再带上咱的《共作志》。"他转头看向巧妹,"巧妹,你把那套陶片带上——让刘老汉看看,十年前的陶纹,和咱现在的共作印,是不是一个样。"

夜风掠过共作田,金瓜藤沙沙作响。昭然坐在田垄边整理《共作志》,星露顺着叶片滴在竹笔上,晕开一小团墨迹,倒像是添了幅天然的小画。远处传来巧妹的吆喝:"收工喽!带星的豆荚,带星的瓜藤,带星的日子——回家吃饭喽!"

村民们的笑声裹着饭香飘过来。昭然望着田垄里摇晃的金瓜藤,忽然发现藤蔓上多了朵新开的花——五瓣,金黄,花心里凝着颗星露,在夕阳下闪着细碎的光。

"看!"妞妞指着那朵花喊,"星星落进金瓜花里啦!"

昭然笑了。他知道,从今天起,山南村的星泉会继续往地下扎根,共作田会一年年往高处长,而这朵带着星露的金瓜花,这包沾着松脂的山核桃,这卷画满田垄的烟盒纸,都会变成种子,在每一个需要希望的地方,长出新的光。

他翻开《共作志》最新一页,写下:"星露归田,共作生暖;一人执火,万人同光。"

夜风掠过山南村,传来若有若无的童谣:"星露落,瓜藤长,共作田里日子香......"

昭然合上书,望着漫天星斗。他知道,那些星星不是天上的灯,是人间的眼——每一双为日子努力的眼睛,都在天上亮着。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