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比书里黛玉进京早了那么几年,便也没有这过多的讲究。
老太太歪在榻上,旁边几个得宠的媳妇,其中有贾蓉的媳妇秦可卿站在一边,虽然素衣素服,却有绝美姿色,看起来跟神仙妃子无两样。王夫人也在跟前,却一脸的颓败神色,偏偏强自抹了厚厚的白粉跟胭脂,想遮一遮自已的哀伤。
我忽然想起来母亲常讲的,她这位嫂嫂,自小在闺阁里,一向要强的很,头脑唇齿灵活,人又爽利,算账掌家是一把好手,下人没有不佩服的,寻常男子比不上。老太太因为看不上邢夫人,一向也没跟着贾赦过,自王夫人过门,就将掌家之权交给了她。
然而她太过苛利,按王家那一套习惯掌家,将些个下人治的战战兢兢。
然而王家五十年前也才只是普通人家,出了个王子腾,才慢慢发家起来,没有正常大户人家那些个礼仪讲究,在钱财掌家上还保留一定的仔细严苛的习惯,颇引人说道。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王夫人没有体会明白这个道理。
贾敏出阁前曾因为谏言跟王夫人起过龃龉,但王夫人不听,心高气傲地做她的掌家夫人,将个丈夫嫡子看的死死地,无奈何也没挡住丈夫找姨娘,庶子庶女接连出世。
后又被贾母跟贾政不喜。
等贾珠死了之后,她也交出了掌家之权,一心修起了佛,精气神跟傲气算是彻底磨没了。
如果没有元春入选后宫这一事,她在贾家难再抬起头来。
如今强撑着身子,陪在贾母身边侍奉,还要欢欢喜喜的,将自已的悲哀丧子之痛、丈夫的冷漠、女儿的分离之苦都深埋在心底,讲着女儿在宫中得宠的喜事。
再外面是新婚不久又初获掌家权的王熙凤,神采飞扬,面若桃李。
我忽然明白书里王夫人一向不喜林黛玉的原因了,也明白王熙凤为何也那般吃贾琏的飞醋,对不靠谱的丈夫看管的严,也挡不住背叛和背刺。
每个女人都有自已的不得已。由于出身,经历,见识,做出那样的抉择,都是身不由已。
都只是身在局中罢了。
往昔的恩怨情仇就在这见面的一瞬间,烟消云散了。
我脸上挂着笑意,深吸一口气,被丫鬟引领着,走上前,去拜见贾母,这个荣国府里唯一真正单纯地因为我是她外孙女,她最疼爱的女儿的女儿,而疼爱我。
我看着面前这个,也才五十多岁的老者,眼睛里不禁有了泪水。她身子还算硬朗,只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给她顺遂的一生中添了一些苦罢了。
我拉住她的手,笑着说,“原本母亲该来的,只是临行前身子不爽,叫了大夫来看,说已经有两个月身孕了,父亲疼惜母亲,不许母亲舟车劳顿,所以遣玉儿过来服侍老太太跟前,为母尽孝。”
贾母眼含泪花,点点头,握住我的手,说,“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母亲只要身子好,一切如意,我就心安了。”
她又一一介绍了跟前的几个长辈。
直到我坐定之后,才噔噔噔从外面进来一个八九岁男孩儿,穿着大红直襟长袍,跟周围人行了礼问完安之后,眼睛咕噜噜一转,盯着我看。
我自是不怕他看的。因为那前世的情缘,看见他的那一瞬间,我心里竟然涌现出无尽的悲凉跟情意。我明白这是因为我是黛玉罢了。
我强忍住情绪,将眼泪逼回去,起身郑重给男孩儿行了一礼。
他就是贾宝玉。
等心里这一阵情绪过去之后,我便安静了下来。
在苏州,见识过周泽熙这样面若冠玉灵动的男孩儿,再看他,也就只感觉是寻常家贵公子罢了。
更何况我芯子里还是个成年人,忍不住就开始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着这小男孩儿。
他不若周泽熙美,也不若他懂礼,也不若他意志坚定。
因为家里之前从不曾期望他入仕有出息,也并未对他多加管教,因为他爱好的缘故,他的行为举止多了些女儿气息。
我忽然想起来贾宝玉的那套女儿经来,也想起来他最爱在女孩堆里厮混,还嗅着他身上浓郁的脂粉香,心里不由一哂。
他还只是个孩子,丝毫没有领会到母亲的痛苦,也还没有体会到家族的责任。自已的兄长去世,接下来便该他了,要被安排着去接触些人,念着经济学问的书。
他初看我的眼神有些惊艳,然而看着我的神情有冷漠,有审视,那种跟长辈一样的俯就,他心里有些失望。
那些暧昧的话便没有说出口。
他只是按习惯,问候了我父亲母亲,问了我名字,问了我读什么书。
可惜让他失望了。我真的读的书不多,诗词歌赋那些,我读的不多,决计不像书里那样,出口成章绉一绉,一首令人称颂的诗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