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三犹如一道闪耀的光芒,骤然降临在于茉莉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之中。
需知,在那个特殊的年月里,若能与一名拥有稳定工作的工人喜结连理,无疑是一件无上荣耀之事,足以令人四处炫耀、引以为傲。
更何况,王小三还是在粮站工作,这个大多数农民,打交道最多的一个公家单位里工作,那就更加让人感觉无上荣耀了。
就连于茉莉的那个二婶,也不敢在指手划脚的了,而是极尽讨好之意了。
于茉莉的二婶知道,随着王小三的出现,自已打算把自已的二儿子过继给于茉莉家的打算,已经流产了,那么,现在修复和于茉莉一家的关系,以后好占到便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要不然,以后真的不让上门了,见一次撵一次,还怎么占到便宜?
然而,王小三刚坐下来,屁股还没有捂热呢,那边医院的护士过来通知,于茉莉的爷爷可以出院了!
听闻此讯,王小三不禁心生疑惑,赶忙将于茉莉拉至一旁,压低声音悄声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难道爷爷的病情已然痊愈?”
只见于茉莉轻轻摇了摇头,神色黯然地回答道:“并非如此,爷爷他老人家不愿继续住院,说是怕花费太多钱财。”
稍稍停顿片刻后,她又接着说道:“我们也曾向医生咨询过,而得到的答复却是......医生建议我们回去准备后事。”
所谓“回去准备后事”,不过是对于病症已无法医治的一种委婉表达罢了,显然,于茉莉爷爷所患之疾,已是回天乏术。
王小三眉头紧蹙,关切地追问道:“爷爷自已是否知道这事?”
于茉莉依旧缓缓摇头,语气沉重地回应道:“我们实在不忍心将实情告知爷爷,就连奶奶也被蒙在鼓里。”
面对这般无奈的局面,王小三也唯有长叹一声,然后默默地加入到收拾行李物品的行列之中。
到中午的时候,于茉莉的二叔,也就是那个二婶的男人,拉着一辆架子车过来了。
王小三把爷爷背到架子车上,大夏天的,盖上从家里带来的单子。
奶奶等人也被扶上架子车坐着,二叔拉车,王小三和于茉莉在后面跟着,一行人开始往回走。
这种情况,当然是要先把爷爷送回家再说,不可能就在医院分开,各回各家的。
“爷爷家有多远?”跟在后面,王小三小声的问于茉莉。
于茉莉摇了摇头,道:“具体有多远我也不知道,大约要走两个小时吧,以前回来的时候,我走过的。”
王小三点了点头,两个小时的话,在这个年代,已经不算是远路了,纯靠脚走,有时候走个一天才能到县城的村子,都是存在的。
在那个年代,有些老人家,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出过村子,最远的也不过是到乡上去赶一趟集。
不过,刚走没有多久,于茉莉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王小三一直在看着于茉莉,立即觉察到了,问道:“怎么了,走不动了?”
于茉莉摇了摇头,咬了咬嘴唇,道:“我……我小肚子有点痛。”
小肚子有点痛?
王小三眼珠一转,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小声的问道:“是不是,流血了?”
于茉莉羞红了脸,微微的点了点头。
王小三嘿嘿一笑,跑上几步叫住了二叔,然后让于茉莉也坐上车,自已接过架子车,拉了起来。
自已的媳妇自已爱,于茉莉正是不方便的时候,当然不能让她走路多了。
至于拉车这件事嘛,如果是自已的媳妇坐上了车,那毫无疑问肯定得由自已亲自来拉啊!
其实呢,这拉车对于王小三来说并非难事,他完全能够胜任。
这不,当于茉莉坐在车上后,王小三便开始拉起车子稳步前行。
而此时,于茉莉的二叔则紧紧地跟在王小三身旁,一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只听二叔好奇地问道:“小三啊,听说你在粮站工作,那每个月能挣到多少工钱呐?”
王小三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嗯……其实也没有太多啦,大概一个月也就二十多块钱吧。”
实际上,王小三故意少说一些,毕竟财不外露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然而,听到这个数字后的二叔却不禁瞪大了眼睛,惊讶地说道:“哎呀妈呀,这么多啊!都快要比得上咱们全家整整一年的收入喽!”
王小三微微一笑,解释道:“呵呵,二叔您可别这么说呀。
虽然看着好像挺多,但我们在城里生活开销大着呢。
像吃的粮食得去买吧,喝的水也要花钱买,还有烧饭做菜要用的柴火同样需要购买。
不像您们在农村,很多东西都是自给自足的,根本不需要额外花钱。
所以啊,我们用钱的地方可比您们多多啦,一年到头下来,其实也攒不下几个钱哟。”
二叔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附和着说:“嗯,你说得倒也是这么个理儿!”
“不过呀,我在粮站工作,确实能沾点儿光呢!您也知道,现在粮食可是紧俏货,但咱们这儿不同啊,凭借我的关系和人脉,偶尔还能弄来点计划外的粮食,而且还不用凭票购买哦。”
刚刚才哭诉完生活的艰难,这会儿得赶紧展示一下自身的能耐,如此一来,别人自然会对自已刮目相看。
“可不是嘛!听说我们乡上粮站负责收粮的那帮人,个个都神通广大,总能搞到一些额外的粮食。”二叔一边说着,一边两眼放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白花花的大米和香喷喷的面粉。
就这样,王小三与二叔走在前方,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而跟在他们身后的于茉莉,则默默地注视着王小三那结实宽阔的后背,轻轻地咬着嘴唇,心中不知在思忖些什么。
这段十公里的路途其实并不算长,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便抵达了目的地。
众人先是齐心协力将爷爷小心翼翼地背进屋内安置妥当,紧接着就迎来了下午餐的时刻。
之所以称之为下午餐,乃是由于此时身处农村,多数家庭每天仅仅只会享用两顿餐食,能够负担得起一日三餐开销的人家可谓凤毛麟角。
今天的下午餐依旧是一成不变的杂粮糊糊,甚至连一点儿干的都没有。
就连王小三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待遇也不过如此,由此足见当地百姓生活之艰辛困苦。
王小三知道,接下来的三年,农村地区将更加困苦,甚至比城里,都要艰难。
自已,也是时候,提前做点准备工作了,毕竟自已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