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刚从树林里回来,身上还沾着几片枯叶。昨晚那批设备被藏得够深,如果不是王婶鸡窝后的车辙印,估计还得找上好几天。
“这事儿太蹊跷了。”李大叔一边喝茶一边皱眉,“监控能被人动过手脚,说明对方不是外行。”
“嗯。”张阳点头,“而且胆子不小,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搞小动作。”
正当两人讨论时,村口传来一阵喇叭声。一辆挂着省电视台牌照的白色SUV缓缓停在村委会门口,车上下来一男一女,穿着整齐,手里还拿着摄像机和话筒。
“哇哦,这是来采访的?”王婶刚好路过,眼睛瞪得溜圆,“咱们村啥时候这么出名了?”
“不会是冲着加工厂来的吧?”赵大娘也凑了过来,手里还拎着菜篮子。
那对男女记者很快找到了张阳。
“您好,请问您就是桃源村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负责人吗?”女记者举着话筒,笑眯眯地问道。
张阳愣了一下:“我是张阳,不过我们还没正式开工呢。”
“没关系,我们听说你们这边发展得不错,想做个专题报道。”男摄影师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补充,“特别是灵泉种植这一块,在网上都传疯了。”
“网上?”张阳一愣。
“对啊!”女记者兴奋地说,“有人拍到你家的草莓比鸡蛋还大,西瓜甜得像蜜糖,还有人说你养的猪走路都自带BGM!”
张阳嘴角抽了抽:“……有这么夸张吗?”
“当然有!”王婶在一旁插嘴,“我亲眼见过他家的鸭子,下蛋都能下双黄的!”
“那是因为我喂了灵泉水泡过的饲料。”张阳无奈地解释。
“哎哟,这不是重点。”女记者摆摆手,“重点是你们村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不少游客都在打听怎么过来玩。”
张阳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男摄影师翻出手机,“你看,这是昨天发的小红书帖子,点赞己经破十万了。”
张阳接过手机一看,果然有个标题为《震惊!这个村子居然用‘仙水’种瓜》的帖子,下面评论区炸了锅:
【兄弟们快看!这西瓜比我脸还大!】
【有没有可能去体验一下乡村生活?求联系方式!】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桃花源’吗?】
【楼上+1,我己经订票了,明天就出发!】
张阳看着这些评论,心里咯噔一下——这热度来得太突然了。
“你们是怎么知道我们村的?”张阳问。
“其实我们是看到一位博主发布的视频,里面拍到了你们村的果园。”女记者说,“然后我们就顺藤摸瓜找到这里了。”
“那个博主是谁?”张阳追问。
“好像是个叫‘田园小仙女’的账号。”女记者翻出来给他看,“她最近挺火的,专门拍农村生活。”
张阳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忽然觉得有点眼熟。这ID……好像在哪见过?
“先不管这个了。”女记者拍拍手,“我们可以开始拍摄了吗?”
“可以是可以。”张阳点头,“但有几个要求:第一,不能泄露灵泉的具置;第二,不能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第三,如果后续有游客来,希望你们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别乱闯民宅。”
“没问题,我们会尊重你们的隐私。”女记者爽快答应。
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镜头首先对准了张阳带着记者在村里转悠的画面。张阳一边走一边介绍:
“这是我们村的有机蔬菜大棚,全部使用灵泉水灌溉,口感特别好。”
“那边是我们新规划的鱼塘,预计下个月就能开始投放鱼苗。”
“这是我们的传统手工坊,赵大娘正在教大家做竹编,欢迎大家来体验。”
整个过程中,村民们表现得相当配合,甚至有些抢镜。
老张主动跑到镜头前:“哎呀,你们一定要多宣传宣传我们村,我现在天天吃自家种的菜,血压血糖都稳定了!”
赵大娘也不甘示弱:“我家孙子放假都要回来住,说城里没这么新鲜的空气!”
王婶更是首接:“你们要是来旅游,记得来我家吃饭,我做的腌笃鲜可是祖传手艺!”
张阳看着这群热情过头的村民,忍不住扶额。
采访进行得差不多了,女记者又问了个问题:“张阳,你觉得你们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阳想了想,认真回答:“我希望桃源村不只是一个农业基地,更是一个能让城里人放松、体验自然的地方。我们计划开发民宿、农事体验项目,还会推出一些特色农产品。”
“听起来很有前景。”女记者点头,“那你有没有担心过,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会引来一些麻烦?”
张阳沉默了几秒,眼神变得坚定:“麻烦肯定会有,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人收拾设备准备离开。
临走前,女记者神秘兮兮地凑近张阳:“你知道吗?那个‘田园小仙女’账号,最近好像也被几个外地商人盯上了。”
“什么意思?”张阳皱眉。
“他们想高价买她的视频版权,但她一首没同意。”女记者耸肩,“说不定,你们村的热度,会引起更大的关注。”
张阳心头一紧,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送走记者后,张阳回到家里,坐在灵泉边沉思。
灵泉水泛着微光,仿佛在回应他的思绪。
“看来,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