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地过,转眼间到了尤潇一岁了,这些时日,她清醒的时间慢慢地多了起来,1岁以后她也不急着练习走路,每天爬得很利索,身上穿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不合身的。她也无所谓,能遮住关键部分就行。
通过每天听这两个人的对话,她也整理了一些信息,自己居然来到了清朝,不过还有几年就会结束了,想到未来那动荡的几十年,天灾人祸,自己怎么在这种极度危险的世界里活下去,可能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这个金手指。
这一年签到的基本上都是吃的,大部分是婴儿奶,这些奶都够她喝到3岁了!半岁以后,她就自己偷偷地给自己加辅食,比如熟鸡蛋,鸡排,切成块的水果,连米糊糊都是装在奶瓶子里的,那叫一个贴心,奶瓶等她喝完奶,瓶子就会消失,也好,省得堆一空间的瓶子。
靠着这些,她在这个年代像个异类。不过她也管不了这些,总不能不吃吧,这么小,不发育好一点,以后走路跑步都费劲,打架也打不赢呀!
因为营养充分,她长得出奇地可爱又白净,五官既不像爹,又不像妈,胖倒是不胖,肉很紧实,但一看就是个健康宝宝。任谁看了都觉得是她那对渣爹后母照顾得好,就这,尤老太还常说是她一天两顿稀米汤的功劳。
不过长得好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不同的待遇,因为她还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还太小了。
周翠翠长得像她前头的爸,五官只能算端正,尤潇想着等大一点,还是得藏一藏自己的脸,不然这娃到时候嫉恨咋办,不能怪她多想,小说里都写过,要藏拙。
1908年新年初始,此时尤潇己经1岁8个月了,她己经可以利索的走路了,只是会故意装的走路不稳当,她可还小,一点都不想做事。
从她会走路开始,她就每天早上去尤老头那里点到,刷存在感,这个家的老大看似是尤老太,其实是不怎么讲话的尤老头,他是清朝的一名举人,识文断字,但人很古板,偏生家里两个儿子都是半桶水都晃荡,更别说尤献文了,能识得几个字都算他刻苦了。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而且人又会偷懒。
因为考中举人的时候年纪己经比较大了,加上清庭也是如晚风中的落叶苦苦挣扎,于是,他就在老家开了个书塾授课,加上刚中举的时候很是得了些周边官绅的钱财,家里还置办了些田地,因此日子比起大多数人过得好多了!
尤家的房子在赣省,采用的也是这种徽派建筑,房子是两层楼,整体外面是白色的,顶部像墨一样的瓦,这边的房子都是倚山势而建,住在半山腰,因为族里曾出过好几位举人,还有一位还曾当过官儿,所以每家相连的路基本上都是那位官捐的族田得的收益,买了青石板铺就的。只要不下山,雨天也不会脏了鞋袜。
在他们住的房子附近,还有一座小院子,跟房子的侧门相连,平常都是关着的。那是尤家私塾。
他们自己住的这幢房子,共2层,一楼进门是堂屋,从堂屋两侧进去,左侧是厨房和茅房,厨房里还有个门可以首通门口和门后的院子。后院种着菜,喂了鸡鸭,前院种了一颗桂花树,一颗柿子树,树下还摆着石凳石桌。
右侧是楼梯以及两间卧室,堂屋背景后面正对着的,也是一间大卧室,房子中间可以首接看到天空,这里是个天井,雨水滴落自动排出到下水沟里,中间摆了个大水缸,养着莲花,
从右侧楼梯上去,二楼还有个小餐厅,其他三面进去都是卧室。有一间卧室还有个飘台,打开窗,坐在上面可以看到山下,以及很远的风景,那是小姑尤玲芝的房间,目前她15岁,还没嫁人。
尤大,尤二都住楼下,两间房不大也不小,尤大家前两年生了一对龙凤胎,名叫尤龙,尤凤,光从名字就能看出家里对他们的期许。另外一间大房间是给尤老头他们备的。
楼上三间房,除了小姑,一间住了尤家老头和尤老太,另一间目前空着。不过估计很快他们也要搬到一楼住,因为腿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