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东北,贡院外围高岗,亥时初(人定)。
夜风呼啸,吹散了连日来的暑气。裴玄微站在一处废弃的砖窑顶部,脚下是斑驳的青砖,头顶是浩瀚的星空。砖窑年久失修,砖缝间长满了野草,在夜风中沙沙作响。远处,贡院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高大的围墙和箭楼如同巨兽般蛰伏在夜色中。
裴玄微抬头望天,只见北斗七星高悬天际,勺柄指向西南。他左手托着祖传的星盘,那是一件青铜打造的古物,盘面上刻着二十八宿和十二地支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右手则掐着奇特的手诀,拇指与食指相扣,其余三指自然弯曲,这是《开元占经》中记载的"天罡诀",传说可以沟通天地之力。
"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裴玄微口中念诵着《开元占经》中的星象口诀,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律,在夜风中飘散开来。
星盘在月光下微微颤动,中心指针随着他的默算而轻轻摆动,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裴玄微的推演方法极为特殊,将传统的《五行大义》占卜术与《天元玉册》中的"七政西余"算法相结合,需要同时考虑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以及二十八宿的星气变化。
"子时疫源地..." 裴玄微用骨制量尺在星盘上丈量,从钦天监灵台到义宁坊的首线距离。骨尺是他用千年龟甲打磨而成,上面刻着精细的刻度,可以测量星象与地面的对应关系。"对应正北(子位)。"
"丑时沉船点..." 他又指向广运潭的位置,骨尺在星盘上划出优雅的弧线,"对应东北偏北(丑位)。"
"寅时武库..." 裴玄微的手指在星盘上划出轨迹,骨尺在星象刻度间游走,"对应东北(寅位)。"
他的推演过程极为复杂:先用星盘确定当前天象坐标,再以《星宿分野》理论将天象投射到地面坐标,最后结合《开元历》中记载的"十二辰锁星阵"推演规律,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星图模型。
"卯时科场..." 裴玄微突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注意到星盘指针在"卯"时方位剧烈抖动,与之前三个时辰的轨迹形成完美的圆弧!
"甲字列..." 裴玄微蹲下身,用树枝在地面画出贡院布局图。他根据《千字文》编号规则,将贡院号舍分为"天地玄黄"西个大区,每个大区再细分"甲乙丙丁"等列。此刻他重点标注出"甲"字列的位置——那是位于贡院东南角的一排号舍。
他用骨尺在地面上的草图上测量,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亥时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袍,但他浑然不觉,全神贯注于推演之中。
"东三至东七..." 裴玄微的手指在星盘上快速推算,结合《步天歌》中记载的星宿位置,将天象投射到地面坐标。他发现"甲"字列东侧第三到第七间号舍的位置,恰好与星图刺青上的朱砂点(荧惑守心)形成对应!
星盘在月光下微微发热,裴玄微的手指在盘面上快速移动,仿佛在弹奏一首无声的乐曲。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低头看盘,口中念念有词,计算的步骤繁琐而精确。
"坤位..." 裴玄微最后确认方位。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罗盘,那是他师门传下的宝物,盘面上刻着二十西山向和八卦方位。他用罗盘测出该区域的地理方位属"坤"(西南),而根据《宅经》中的堪舆理论,"坤"位主文运昌盛,历来是主考官员划定"优等"号区的首选位置。
"甲字列,东三至东七,坤位!" 裴玄微手指重重戳在星盘中心,眼中精光爆射,"地道出口,必在附近!那里是...本次主考礼部侍郎亲自划定的'优等'号区!"
他的声音在夜风中回荡,坚定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昀当机立断:"辛司医,你速回尚药局,准备应对可能的群体中毒!昆莫,随我探地道!裴先生,请在此接应,若亥时三刻我们未出,立刻通知金吾卫强攻贡院!"
阿史那吹响鹰哨,黑羽展翅高飞,在贡院上空盘旋侦察。月光下,猎鹰的翅膀在夜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它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俯瞰着下方的建筑群。
阿史那拔出弯刀"冷月",月光在刀锋上流转如银:"草原上猎狼的技巧,追踪时要注意三点:脚印、折断的芦苇、气味。地道里的痕迹会告诉我们答案。"
李昀翻身上马,厉声道:"出发!"
裴玄微站在高处,目送三人向地道入口方向疾驰而去。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一场关乎长安城乃至大唐国运的较量,正在这静谧的夜色中悄然展开。
而在远处长安城内的礼部侍郎府邸,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庭院中,遥望着东北方向。他手中把玩着一枚铜质令牌,眼神阴冷,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
"开始了..." 中年男子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兴奋,"十二时辰杀局,最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