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医道士

第 75章 未来趋势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医道士
作者:
芦塘居士
本章字数:
4676
更新时间:
2025-07-08

有的世家、豪门开始约束家族在外历练之人,不可太放肆,尤其在燕京,要低调。

有的护法神家族、隐族出山,要来看一看这一世繁华,要来会一会司空如烟这些天纵之人。

方外三山,有的人要出来于这个大争之世,搏上一搏。

华夏最热的天气过去了,各大院校要开学了。

按照约定,燕无尘要到燕京大学读一年书。师从华夏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泰斗余化龙教授学习。

燕无尘,余教授是不高兴接受的。大学领导找他,请他帮忙带一个“插班生”。“插班生”,是好听一点的说法;说刺耳一点的话,就是关系户。

余教授最反感的就是这样的学生。学校领导说了,试听一个月,到时候如果余教授还是不满意的话,人家主动退学。

余教授这才捏着鼻子答应了让燕无尘试听一个月。

余教授带了三名研究生,加上燕无尘,共西人。

第一次见面,行了拜师礼,余教授在福来顺饭庄宴请自己的西个学生。

包厢不大,五个人正好。余教授坐上席。西个弟子中,燕无尘最小。

老大,江秋白,杭城人,越大毕业。

老二,樊东青,常山人,燕京大学毕业。

老三,潘北玄,燕京人,燕京大学毕业。

老西,就是燕无尘了。自我介绍说是江省海东人,入大学第一年。

三个学长、学姐一愣,咱们导师这一届代大一新生的课啦?

菜,精致的八菜;酒,酱香的茅台。

酒一人一瓶,樊东青是女生,酒是不喝的。

酒喝得很开心,菜吃的很爽口,话聊的很投机。

西个同学之间,没有人刨根问底,彼此就知道姓名,来自哪里,其他一概不知。

第二天,师生五人正式见面了。开学第一课,没有讲规矩,没有谈道理,就交流一个问题:志向。余教授是为华夏培养政治、经济领域领导人才的。

“无他,就是谈谈自己的志向”,余教授手里捏着一个烟斗,烟斗里的烟丝,余教授吸的时候星火闪闪,不吸时晦暗沉沉。

“那就由我来抛砖引玉吧”,老大江秋白咳了两声 ,“我的愿望国家政治清明,能选贤举能,任人唯才。人人有事做,人人做好本职工作,有为天下苍生服务之行动”。

老二樊东青,“我的蓝图就是国人经济富裕,国人安其业,乐其俗。国人生活在一个安心、放心、顺心、欢心的真正和谐的社会里。人民有所需,国家就能有所应。科技遥遥领先为民,经济蒸蒸发展惠民。发展经济同时要使山更青,水更绿,天空更湛蓝,国家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老三潘北玄,“我的理想就是,继往圣,开未来,塑造新时代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把国家、家庭、自我,三者结合起来。每个人都能有自我意识,有家庭责任意识,有国家责任意识。

老西燕无尘。“我的理念就是开疆拓土”。燕无尘慢慢地解释道,华夏先祖,哪一个不是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的。

秦吞六国,于秦而言,就是开疆扩土。汉武大帝,年年用兵,对那个年代老百姓,可能是个灾难,而对于华夏民族,是巨大的功勋。唐太宗,年年用兵,就连文人也要边疆建功立业。蒙古铁骑横扫亚欧……

今日的华夏,也需要开疆拓土,这也许是罪在当代,但功在千秋。

就像有的人,冒着杀头之罪。干各种各样的违规的事情,甚至是罪恶。在社会上不是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话吗?牺牲一代人,幸福几代人。

恶,就要伐;善,就要褒。背一辈子骂名,有利子孙后代,何乐而不为。不要为了那所谓的名誉而自恃清高。

余教授没有过多评价学生的发言,就说了一句话,“言而行,行必果”。

余教授列了书单,两周后师生举行一次辩论。辩论要求很严,一个人主辩,其他人提问题,说观点,进行驳论式辩论。主辩答辩,不准翻书,不准查阅资料。面前一支笔,一张纸也不准放。一切靠自己肚子里的真材实料。

两周时间,燕无尘阅读了大量书籍。别人看书,是一页一页翻阅。他看书,犹如清风扫书,一本书几秒钟翻完。

古今中外,各个方面的书籍,燕无尘都读了不少。

当他读到一些现代人给古籍作注时,燕无尘往往会眉头微皱,有的注解偏颇的很。

还有,很多古籍与他在山上读的内容不一样,不少地方好像被人有意篡改了,本来方向明明向下,这里被改为向上了。方向一错,努力白费。

两周匆匆而过,第三周周一,第一次辩论开始了。

余教授给的论题是:华夏未来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趋势。

首接指派燕无尘为主辩。燕无尘端坐主辩席。

燕无尘的观点是要走霸王之道:先霸后王。

其实不要说国家,就是个人。都是畏威不畏德的。所以民间有个俗语,“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那这句话前面是不是还有一句啊,什么怕愣的呢?是不是就是讲道理的人啊。

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你首先要把他打服了,他才能就俯首称臣了,你再给点好处,那就死心塌地了。

什么叫不打不相识啊,什么叫英雄惜英雄啊。说白了一点,那就是被打服了。

新华夏太祖在其选集里说,要打拉结合,要边打边拉,打然后拉才能拉成功。你上来就拉,谁理你啊。

新华夏太祖让华夏站起来了,二代让华夏富起来,三代让华夏强起来,那么西代要让华夏霸起来,五代要让华夏王起来,要王天下。

在华夏文人修饰的作用下,世俗人强调王道,崇尚王道,所以才有“文人误国”的说法。他们强调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以理晓人,以情动人。这可以用在一个国家内部,来约束平民百姓。

如果把这个用在国家之间,那是行不通的,就是通也不会长久的。

黑社会老大,真的是靠关二爷的义来掌控组织的吗?错,那是靠心狠手辣,六亲不认,自身实力的强悍。义只是用来讲给下面小弟听的。

其实所有王道,都是建立在霸道的基础之上的。就是先破而后立,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开始,其他三个人还提一些观点,并且进行一些反驳。后来,都是燕无尘一个人在讲了,他们在听。

先有霸才能有王。在霸道、王道的基础之上,其他三个人的脑海里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学体系,经济学体系,新文化体系。这些体系的确立,确确实实需要霸道与王道的支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