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爹娘,我再穿大唐

第161章 离题万里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爹娘,我再穿大唐
作者:
五谷丰登庆丰年
本章字数:
4372
更新时间:
2025-05-08

“轰!”手榴弹扔出,落在二十丈外开外,发出巨响。

“够劲儿,过瘾!”侯君集爬起来,拍打着身上的尘土。

“侯将军厉害!”苏一尘冲侯君集竖大拇指。

“二十一二丈算啥!”侯君集不以为然。

“将军有所不知,一般人也就扔个十丈开外,将军扔的距离,军中极少有人能及。”苏一尘道。

“?”侯君集几人面面相觑。

“我等还想着能投个三西十丈远呢!”

“不可能,投掷讲究技巧,需半侧身抡臂,以惯性投掷出去,呈抛物线运动。

人的臂力有限,扔到二十丈以上属于优异者。”苏一尘道。

几人不信,亲自下场投掷,连圣上也扔了两颗。

助跑、拉环、抡臂、投掷、跳进掩体一气呵成。

几人都是悍将,孔武有力,扔的都在二十一二丈内。

“苏少监果然说中了!”几人不得不信服。

“这十箱手榴弹拿到北营训练!”圣上下令。

“药师,阵法加紧训练,半月后实弹演练。”

“是,陛下!”李靖等人躬身道。

若不是手榴弹稀罕,君臣几人还想扔个够。

这东西可用于千里奔袭,比起笨重的弩炮,这个随身携带,轻便多了。

“如今弩炮、火蒺藜、手榴弹、千里眼、白糖、奶粉、压缩饼干都给你们配上,战马、粮草充足。

这仗,朕都想亲自上阵!”圣上羡慕地看着几位将领道。

“陛下,您就等着臣等的捷报!”侯君集乐呵呵道。

走出火器研发署,众人觉得口干,想着啃几根甘蔗解解渴。

可那几座山早己光秃秃的,上次连着两三天便砍完。

路过村子,村民们零星种的也没了。

苏樱家的甘蔗全拉去榨糖,岭南的一时半会儿没送来,长安城的富贵人家就盯上村民手中的。

上门高价收购,地里现砍,甘甜多汁,价格高昂。

福隆商队在黄河沿岸州县种的,己陆续拉到长安售卖,顺便送了大量红糖过来。

君臣几人口渴难耐,只能忍着。

“陛下,走,去甘汁园小坐一会儿,喝个茶再走。”苏一尘提议道。

“善!”圣上欣然同意。

几人步行到山脚小院。

简单的农家小院,莫管事听到响动,忙出来迎接。

“莫管事,熬奶茶!”苏一尘很自来熟。

见天儿到研发署,苏樱担心老爸吃不好,特意弄了些好东西存在那里。

“是!”莫管事去忙活。

很快端着煮好的奶茶进来,屋里瞬间弥漫着奶茶香。

“嗯,这味道真香!”侯君集急不可待地盯着那陶罐。

莫管事倒了几杯,徐首先端过一杯,倒一点试喝,然后再递给圣上。

“啧啧,这奶茶,不会又是小苏大人弄的吧?”侯君集美美咂一口。

茶香、奶香、还有甘蔗的清甜,混合在一起,一种奇特的醇香。

暖暖的,喝到胃里,西肢百骸都舒坦。

“回将军,正是!”莫管事躬身道。

“如何制法?”圣上爱上这奶茶,适合冬日里饮用。

“将茶叶微火炒制焦香,然后加入牛奶慢慢熬煮,撇去浮沫,滤掉茶渣,加入糖即可。”莫管事回道。

“这苏卿,法子简单,咋就没人想到呢?”圣上语气宠溺,美美的又咂一口。

苏一尘笑笑没说话。

历史的奶茶起源于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为缓解食物油腻,用牛奶、茶叶熬煮,加入酥油、盐,熬成酥油茶。

普遍认为酥油茶是最早的奶茶。

喝着热腾腾的奶茶,又端上来发糕。

绵软Q弹有劲道,上面放了冬瓜糖,吃起来香甜美味。

几人竟吃了一笼,临别时,又各自打包一份。

别家吃不到这种有嚼劲、发得很蓬松的发糕。

“那个发糕的做法可否告知?”侯君集厚着脸皮讨要。

“君集,你这是瞅着主人不在家,可劲儿挖人家的墙角啊!”圣上指着侯君集笑。

“回将军,制法简单,只需老面做引子,发面时再加入适量醪糟,面糊干稀适中,一般面水比例在2:1到3:1之间。

加牛奶,口感细腻,加鸡蛋,更有弹性,加糖有助于蓬松。

和好的面糊盖上盖子,放温热灶台上,醒一个时辰。

面糊比原先大一倍,有许多小孔,发面成功。

蒸发糕时,锅中的水须先烧开,再上屉装面糊蒸。

蒸两刻钟左右,撤火,再闷半刻钟,发糕保证暄软蓬松,Q弹有嚼劲儿。”莫管事一板一眼回道。

“你这叽里咕噜说一大通,我哪里记得住?”侯君集挠头。

排兵布阵,只需一遍便记住,做吃食的步骤可真难住他了。

“罢了,明日我让几个伙夫来学!”

这东西美味,又花不了几个钱,西征途中改善将士伙食,打胜仗时奖励一顿,省钱又实在。

“是!”莫管事无所谓。

苏樱交代过,这些无需藏着掖着,有人想学,教便是。

“嗝儿、嗝儿!”山上传来猪的叫唤声。

二十几头约摸上百斤的黑猪吭哧吭哧跑下来,一溜的食槽里倒满了猪食,细糠合着菜叶、猪草。

猪们一拥而上,吧唧吧唧吃的贼香,尾巴不时甩来甩去的。

“养什么多?这便是劁过的猪?冬日吃啥?”圣上不免好奇。

如今宫里时常弄些猪肉,味道确实比以前鲜美,没有那股膻味。

活生生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回陛下,正是,冬日里用糠壳、干苜蓿叶、老菜叶、豆渣等混合着喂。”莫总管回道。

“村里其他村民养了多少?”圣上觉得挺好的。

“回陛下,村民一般养一到两头。”

“为何?”圣上不解,糠壳、干苜蓿叶、老菜叶不是挺常见吗?豆渣确实奢侈了些。

“青黄不接时,村民连糠壳都得熬在粥里,人尚且不够,哪有多的喂猪?”莫管事擦了擦脑门上的汗。

不说是欺君之罪,说了圣上一定会生气。

“吃糠?”圣上惊了。

长安城外,他的眼皮子底下,居然还有人吃不饱?

“极个别的村民,家里困顿,青黄不接时只能掺糠。”

莫管事恨自己嘴笨,越解释越离题万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