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爹娘,我再穿大唐

第152章 大礼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爹娘,我再穿大唐
作者:
五谷丰登庆丰年
本章字数:
4568
更新时间:
2025-05-08

“玄龄,咱们是不是该派使者去一趟吐蕃,顺便借道尼婆罗,前往天竺一探究竟?”圣上看向房相。

“圣上英明!”房相略一思考后躬身道。

“?”这下苏樱反而看不懂了。

“嗯,玄龄,着鸿胪寺选几位使臣,前往吐蕃、尼婆罗、天竺,收集各方信息,另外向尼婆罗求娶公主。”圣上下旨道。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既然吐蕃崛起,是强劲对手,自然要把它了解透彻,包括它的周边。

心中在下一盘大棋。

苏樱似乎猜到什么,但又没抓住。

“苏卿,猜猜朕想做什么?”圣上见苏樱眼神愕然,恶趣味道。

“圣上卓远见识,臣不能及!”苏樱垂眸道。

“呵呵,以后你便知!”圣上背着手,甚是得意。

事情商议完毕,众人离开两仪殿。

“太子殿下,臣此去经年,有些事需向您交接,可否借一步说话?”承天门外苏樱停住脚步。

房相、李靖闻言,各自上车默默离开。

“随我来!”苏樱、苏一尘随太子上东宫马车。

“太子殿下,这是我连夜写的一些规划、建议。”苏樱递过一份厚厚的折子。

李承乾展开,就着幽暗的灯光细细阅读。

越看越惊骇,激动的站起来,头冠碰到车顶,又坐下,“苏卿,这…”

“殿下先看完,臣会一一解释。”苏樱微笑道。

太子仔细看完,手都在抖。

《新水经注》、《括地志》他虽羡慕,尚且能稳住心神。

可这奏折里的东西,他真的忍不住!

整合全境内的驿站,对驿站进行改制。

专门设立驿站管理机构,提升到六部的位置,由皇帝首接管辖。

驿站除接送官府公文、军事快递,另外新增民办业务。

接收百姓的包裹邮寄,收费统一标准。

驿站通过民办业务收取的费用,向地方、朝廷上交一部分,剩余的自己养活自己,还能改善驿卒待遇,拓展邮递业务。

驿站自负盈亏,不再需要朝廷拨款。

而驿站接收民办业务,可定期给边军将士邮寄家人的寒衣、鞋袜等,也可帮边军将士给家人邮寄钱物、特产等。

往常这些是通过商旅捎带,不顺路的会中间转托,辗转几个月方能送达,费用不菲。

但若驿站包揽,专门的道路专门邮寄,量大速度快,这业务开展,生意绝对火爆。

为朝堂节约一大笔开支不说,驿站还能遍地开花,最大程度把驿站的价值利用起来。

这些是以前未曾想到的,驿站职能单一,网络庞大,于朝廷是个负担。

好些偏僻驿站年久失修,仅三五人守着,还得自己种粮食,方能养活自己。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最令他动心的是—邮报!

由弘文馆每月编辑一期,把朝廷最新政令及释义、各地发生的要闻、趣事等汇总,印刷在一张大纸上。

通过驿站发送全境内,售卖给各基层官府、官学、百姓,让百姓及时了解最新政令和朝廷动态。

有了它,皇权不下乡将逐渐改变。

政策透明,贪官污吏、地方豪绅想要一手遮天,擅自巧立名目增加税负将不可能。

这邮报是朝廷的喉舌,也是君王掌握舆论导向的工具!

有了它,上下政令更畅通!

以往只有官府定期接收的邸报,邮报更多面向广大百姓。

不用文绉绉的官话,采用大白话,加上标点符号断句,方便普通百姓、不识字的农人都听得明白。

这建议呈上去,是他正式参政的一份大礼!

建议很详细,连涉及到的道路建设也提及,倡议朝廷、地方、乡镇几方共同出资修路。

朝廷、地方拨一部分,乡绅筹集一部分,利用农闲,大搞道路建设。

另外,针对报纸大批量印刷,每次内容不同,提出活字印刷。

用胶泥或陶土烧成字,在模板内排版,再印刷。

字可反复使用,且出版快。

不像雕刻版,用完便废弃,太浪费。

驿站改革,涉及好几个方面,需要大量的搬运工、识字的分拣员。

创造不少用工需求,让百姓多了挣钱的机会,也给学子增加了新的用武之地。

“这邮报能办下去吗?”李承乾搓着手,激动万分,却想不出头绪。

编辑、印刷、发行、运送他有把握,可印多少,够不够,如何运用,他是茫然的。

“殿下,首先,各级官府、各衙门、乡亭官学硬性规定,每个曹必须订一份。

如此,就能不但保证最低印刷量,还能收回一笔保底费用。

其次,各县城门口、乡亭办事处须张贴每一期邮报,叫公告栏,供百姓观看、传播。

剩下的则是茶坊酒肆、街头巷尾售、书馆售卖。

这些可预定,售完即止,多办几期,基本就能确定大致的订阅量。”苏樱细细讲解道。

“苏卿,谢谢你!”李承乾心中感动不己。

苏樱与他的感情,超越男女之情,不是单纯的君臣佐使,更多的是志同道合的挚友、知音。

“太子殿下,切记办报纸经营权必须牢牢握在君王手中,每期亲自审核。

严查地方、私人印刷小报!

报纸是君王、朝廷引导民心的,不可让地方、私人染指。

口诛笔伐,这个威力更甚,通过它,能在半月内将舆论席卷全国。

它是你和陛下治理天下的另一利器!”苏樱语重心长,发自肺腑之言。

“我记住了!”李承乾郑重点头。

“殿下,与驿站改制相提并论的是道路建设。

奏折后面有提及,也成立专门的首属机构,包含建设、运营等……”苏樱又说到另一个重头。

“我知道!”李承乾忙点头。

“殿下,这里面有更重要的,待蒸汽机研发出来,大唐将修建铁路,开蒸汽机火车。”苏樱摆摆手,继续道。

“铁路?蒸汽机火车?”李承乾茫然。

蒸汽机不是用在铁甲舰上么?怎么又是火车?

“这个我干爹在研制,你看到自会明白。

我要说的是,火车将是陆地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一次可拖拽十几节车厢,一个车厢可装载上百人!”

“上百人?”李承乾惊呼,“十几节不就是一千多人?”

“对!不但载人,还能载货!船只到不了的地方,它能到!

有了它,可运送将士快速抵达战场,包括大量辎重!

同时,也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东西南北各地百姓的流动!”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