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听到天幕说始皇就坐立不安。生怕天幕把他抖落出去。
[我们先来说说秦始皇到底该叫什么?]
李世民:“朕记得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明确记载了嬴姓赵氏,难不成还有争议?”后世人可真爱研究稀奇古怪的东西。
[对于秦始皇我们有这几个称呼:嬴政,赵政,秦政,还有……呃吕政。]
一瞬间大秦的朝堂凝固了,大臣们低下了头,大气不敢喘。
“放肆,天幕安敢辱我?”对于前三个称呼始皇都还能理解,可为什么会有“吕政”这样的称呼,难不成后世真的以为他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那些六国余孽暗自窃喜,要是天幕说那嬴政的身世有异。趁着这次机会他们可以搅乱大秦的朝堂。
[我们后世姓和氏是合在一起的。但在先秦姓和氏是分开的。要搞清楚始皇到底叫什么,先来看看姓和氏到底代表着什么。]
[一开始是没有国家的,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部落。慢慢地部落越来越多,总要分清部落之间的区别吧,所以有了姓。所以姓相当于一个部落的名字。那么部落之中有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也要有区分就有了氏。所以称呼始皇为嬴政和赵政是没有错的。]
刘邦:“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以行政区划代替了血缘关系。代表贵族阶层高贵出身和社会地位的“氏”也显得黯然无光了。”
秦末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加上西汉开国皇帝和功臣都不是贵族出身,所以自然而然地摈弃了原先那种标志社会身份地位、以“氏明贵贱”的姓氏制度,自然而然地摈弃了原先那种标志社会身份地位、以“氏明贵贱”的姓氏制度。
[并且一个人的“氏”是可以更改的。氏的来源大多数是官职和封地的名称。比如说一个人的官职是司空,那么他的后代就有可能叫司空。还有汉武帝时期有一个丞相因为被汉武帝允许乘车进宫就改姓车了。而秦始皇的祖先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 治都于秦邑。所以叫秦政也没什么大问题。]
刘彻:“这车丞相是谁啊?”刘彻没有任何印象,毕竟他很喜欢换丞相的。在汉武一朝丞相就是高危职业。
[最后一个称呼完全就是对始皇的侮辱。因为始皇的母亲赵姬先是吕不韦的小妾,之后才被献给了嬴子楚。所以一些人就造谣说赵姬是有了身孕之后才到嬴子楚身旁,所以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嬴子楚:“荒唐,怎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嬴子楚在想想吕不韦那尖嘴猴腮的样子,怎么可能是政儿的生父。
真当秦朝的宗室不存在啊!但凡嬴政的身世存疑就登不上皇位。要知道嬴子楚虽然死的早,但不是只有嬴政一个儿子。
[这样的说法被东汉的班固所接受,他撰写的《汉书》中就首接称呼始皇为吕政。东汉高诱为《吕氏春秋》作注,他的序记载的情形跟司马迁的记载基本一致:“不韦取邯郸姬,己有身,楚见说之,遂献其姬,至楚所,生男,名之曰正,楚立之为夫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这样解释:“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所以就有了吕政的称呼。]
[你们史学家能不能严谨一点,不管东汉西汉还是什么朝代,据秦朝那么久远,没有证据就不要乱写。很容易误导人。]
班固:太史公也这么说呀,我当然跟着大佬的步伐走。
司马迁: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都说是一家之言怎么都信了。
[所以称呼“吕政”完全是对我们始皇的侮辱,当然有人说叫“赵政”也是一种侮辱。是因为始皇曾经在赵国为质。但其实呢,秦国和赵国是一个祖宗——飞廉。飞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的后代建立了秦国,另一个儿子的后代建立了赵国。所以赵国的国君也是嬴姓赵氏。所以我认为不存在侮辱一说。]
【先秦】
赵孝成王:“都是同一个祖宗,长平之战也没见你秦国手软啊!”
————
汉朝改姓车的丞相原名田千秋。
关于姓和氏的概念我只是简单的解释一下,网上查的特别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