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所做所为堪称明君,就是这个国号选的不好。]
赵匡胤疑惑:“这有什么问题?”一般来说开国君主会用自己的爵位和封地名称来作为国号。但他一没有爵位,二没有封地。所以就只能用曾经管辖的范围做国号,就用了归德军节度使的治所宋州的“宋”作为国号。
[宋谐音就是“送”终大宋一朝不是在割地赔款就是在割地赔款的路上。我们后世提起大宋……不,是大送,大怂。就是因为在对外战争上,是赢了也赔钱,输了也赔钱。或许还想割地但是终大宋一朝也没有统一北方,想割地也没得割。]
天幕这话一出,相当于把大宋的面皮给揭下来了,一些有为君主还知道羞耻,而赵构却疾言厉色地大骂道:“天幕懂什么,只要一点钱就能保我大宋平安不好吗?我所做的都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
赵构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底下的官员都知道他们的官家是什么货色。
同样赵匡胤也恼怒不己:“好呀。输了送,赢了送。我上辈子是刨了其他人的祖坟了,要有这样的子孙后代。”
可转念一想继位的是赵光义,那是他的子孙。赵匡胤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可那又如何,这可是他亲手创立的大宋。还有他终其一生都未实现统一也是一件憾事。
“取代我大唐的就是这么个朝代。”李世民也很生气,想他大唐哪有这种事啊!就算有个渭水之盟,也没有到赔款的地步。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赵匡胤定下的重文抑武的策略。在赵匡胤这还只是抑武,到后面就演变成重文轻武。甚至那些军人还会被刺上“贼配军”三字。]
赵匡胤叫人把赵光义找来,一鞭又一鞭的打在赵光义的身上,怒骂道:“看看这就是你的子孙后代。轻武你怎么敢的?没有武将你拿什么保边关安宁。你自己吗?”
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之所以定下这条策略是因为唐末的教训,也是害怕那些人再来一场“黄袍加身”。他是更重用文官,但也绝不会轻视武将。
赵匡胤看着被他打的像一条死狗的赵光义,命人把他拉下去。反正这辈子他是没有这个皇帝命了。现在之所以没有杀他,就是想听听他的子孙有多废物。听天幕的语气应该好不到哪去。省的现在把他杀了之后找不到出气的人。
刘彻对这样的策略嗤之以鼻,他可是最喜欢武将的。巴不得多来几个武将帮他打匈奴。
[大宋不重视武将,对外军事一首拉胯。所以我们对大宋皇帝的评价另有一套标准。只要稍微有点进取心的皇帝就是好皇帝了。稍微有作为的皇帝还早死。友情提示大宋的皇宫的宫殿上都是朱砂,接触多了会死人的。]
宋朝的皇帝看到朱红的宫殿仿佛是会吃人的怪物。赶忙走出了皇宫。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赵匡胤的死因之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