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探戈

第2集 雾锁申城

加入书架
书名:
致命探戈
作者:
镜儒坊A
本章字数:
2932
更新时间:
2025-05-25

1943年1月15日

- 霞飞路的梧桐雨

晨雾像团馊掉的浆糊粘在霞飞路街角。周明蹲在钟表店后巷刮胡子,刀片刮过下巴时,他忽然想起延安窑洞里李主任说的"过日子要像绣花"。帆布挎包搁在脚边,"为人民服务"的红线在雾气里泛着暗红,像道未愈的伤口。

"今天有雨吗?"掌柜老陈擦着眼镜片,铜框后右眼闪过不易察觉的抽搐。周明正要开口,鞋垫里的烟盒纸突然硌得脚底发麻——那是他在延安雪地里抄的暗号,折痕处己磨出毛边。

"梧桐叶还没落完。"话音未落,街口突然传来皮鞋声。老陈猛地把周明推进储藏室,转身时撞翻了摆钟,玻璃罩碎成蜘蛛网状。周明从木板缝里看见,老陈的中山装口袋渗出暗红,右手指尖还夹着半支没点着的哈德门——那是暗号暴露时要吞掉的火柴。

"砰"的闷响惊飞了电线上的麻雀。周明盯着老陈倒下的姿势,像片被霜打蔫的菜叶,慢慢蜷进满地齿轮零件里。他摸到裤兜的油饼,咬开时发现里面藏着块怀表零件,齿轮间卡着张小纸条:"法租界37号,卖花阿婆左眼有痣。"

- 弄堂里的纸船风波

午后的弄堂飘着煤球味。陈巧蹲在老槐树下,把新写的情报折成糖纸船,刚塞进树洞,就听见石库门里传来日语叱骂。三个戴白手套的宪兵踢开油条铺的油锅,老板娘王婶的围裙上还沾着面糊,被反绑着拖上卡车时,锅里的油还在滋滋响。

"小赤佬,蹲那干嘛!"枪管戳在陈巧后颈。她攥紧手里的报纸,油墨蹭得指尖发蓝——头版头条是"皇军淞沪大演习",右下角用铅笔圈着"腊梅开否"西个字。树洞突然被宪兵用刺刀挑开,纸船散成碎片,飘到她脚边的是母亲绣的平安袜,袜底还缝着延安发的水果糖纸。

"搜!"宪兵队长的皮靴碾过糖纸船。陈巧看见他腰带上挂着个银镯子,内侧"平安"二字被磨得发亮,和小芬给的红布条一个笔迹。她想起延安雪地里赵主任说的"把秘密藏在最显眼的地方",于是把报纸往胸前按了按,露出里面半枚假珍珠耳钉——那是苏晴姐给的,说戴这个能听懂鬼子的悄悄话。

- 窑洞里的玉兰香

延安的月亮像块冻硬的玉米饼。陈惜音在油灯下拆洗绷带,银簪子不小心掉进搪瓷盆,水面晃出细碎的玉兰花影。沈巍抱着新到的电台零件进门,看见她袖口露出的红布条——那是小芬送的平安符,边缘己经洗得发白。

"上海来电。"沈巍递过译电纸,抬头时撞见她发间的银簪。那是去年在石家庄据点,她从伪军太太头上拔下来的,当时簪头还沾着半块桂花糖。译电纸右下角画着朵玉兰花,旁边标着"香皂三号",和他昨天在《新华字典》里发现的梧桐叶正好夹在同一页。

"腊梅未开,虫害蔓延。"

陈惜音轻声念,手指着"虫害"二字——这是暗指上海地下党遭破坏。沈巍注意到她无名指上有道新疤,想起三天前她帮小王拆弹时被划伤的情景,当时她还笑着说"比在霞飞路躲巡捕刺激"。

- 百乐门的暗潮

戌时三刻,百乐门的霓虹把雾染成粉红色。苏晴坐在钢琴前,指尖掠过琴键时,看见穿灰大褂的男人摸了摸左耳垂——那是陈巧说的接头暗号。她往领口塞了塞布娃娃,娃娃衣服上的假珍珠耳钉突然硌到锁骨,想起延安出发前赵主任说的"越像玩物,越安全"。

"来支《夜上海》?"她递过烟盒,里面夹着半张法币,编号末尾三个七是约定的密语。男人接过烟时,袖口露出块劳力士,表盘上的裂痕和老陈钟表店的摆钟如出一辙。苏晴注意到他皮鞋后跟沾着煤渣,那是法租界难民区的特有标记。

"玉兰香皂卖完了。"

男人压低声音,烟圈遮住眼睛。苏晴看见他领带上别着枚玉兰胸针,和陈惜音的银簪雕工一模一样。她想起骡车里的白菜叶,此刻应该烂在某个日军仓库,而菜心藏的情报,正通过这枚胸针,流向更深的雾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