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的机密会议室内,投影屏上正播放着中国"海影-20"隐身舰载机在南海驱离美军F/A-18E的影像。画面中,那架造型前卫的战机如幽灵般出现,美军飞行员的雷达告警系统几乎毫无反应。
"先生们,这就是现实。"美国空军参谋长马克·凯利敲了敲桌面,"中国人的隐身技术己经领先我们半代,如果再不行动,十年后太平洋的天空将不再属于我们。"
会议室里,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公司的高管们面色凝重。他们面前摊开着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的蓝图——美国第六代战机的设计方案。
"我们需要加快进度。"国防部长冷声道,"白宫己经批准追加200亿美元预算,NGAD必须在五年内首飞。"
与此同时,中国西北某绝密试飞基地。
林致远站在机库内,面前是一架外形更加科幻的战机。它的机身线条比"海影-20"更加流畅,整体呈现出无尾翼的菱形设计,发动机喷口采用了新型隐身处理。
"这就是'玄鸟'?"沈云舒轻声问道,手指轻抚过机翼前缘的特殊涂层。
林致远点点头:"全向隐身,超音速巡航,配备人工智能辅助作战系统。"他转向身后的年轻工程师们,"美国人以为追平'海影'就够了,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代差不是靠钱就能弥补的。"
试飞员张伟正在座舱内进行最后检查。与传统的仪表盘不同,"玄鸟"的座舱完全由三维全息投影构成,飞行员可以通过手势和语音首接操控战机。
"准备试飞。"林致远下令。
随着可变循环发动机的轰鸣,"玄鸟"如离弦之箭般冲上云霄。令人震惊的是,地面雷达站竟然完全失去了它的信号——这架战机不仅对微波雷达隐身,连最新的量子雷达都难以捕捉。
大西洋彼岸,美国空军实验室。
"中国人的新材料有问题!"材料学专家汤姆森盯着电子显微镜惊呼。屏幕上显示的是从南海秘密收集的"海影"涂层样本,"这种结构能同时吸收微波和红外线,我们的导弹根本锁不定!"
实验室负责人立即拨通了保密电话:"立刻启动'铁幕'计划,必须研发出更先进的雷达技术。"
三天后,一架神秘的RC-135S侦察机从阿拉斯加起飞,机腹下挂着新型光子雷达原型机。这种雷达理论上能探测任何隐身目标,但耗电量巨大,只能安装在大型平台上。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发现不明空情!"预警机操作员突然喊道,"高度25000米,速度3马赫,正在向我领空逼近!"
两架"玄鸟"立即升空拦截。当它们接近目标时,雷达屏上突然出现了模糊的信号——美国人的新雷达居然能部分捕捉到"玄鸟"的踪迹。
"有意思。"林致远听着实时汇报,嘴角微微上扬,"通知中科院,启动'天网'反制系统。"
刹那间,东海沿岸数十台高能激光器同时启动,形成一道无形的电子屏障。美军侦察机上的光子雷达屏幕顿时雪花一片,操作员惊恐地发现,刚刚锁定的目标再次从屏幕上消失了。
华盛顿,白宫战情室。
"中国人用定向能武器干扰了我们的新雷达。"中情局长汇报道,"更糟糕的是,卫星显示他们在新疆新建了三条第六代战机生产线。"
总统狠狠摔下简报:"我不管花多少钱,NGAD项目必须提前!告诉洛马,如果明年还不能试飞,就让他们所有高管滚蛋!"
而在北京郊外的地下指挥中心,林致远正看着"玄鸟"的试飞数据。屏幕一角,福建舰海试的实时画面正在播放——甲板上,六架"海影-20"组成攻击编队,电磁弹射器每隔45秒就能弹射一架战机。
"告诉江南厂,"林致远对身边的助手说,"第二艘核动力航母可以开始切割钢板了。"
窗外,一轮新月升起。太平洋两岸的军工实验室都亮着不灭的灯光,这场关乎未来制空权的科技竞赛,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