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招安我?糊涂啊!我也想做皇帝

第69章 内位发力

加入书架
书名:
想招安我?糊涂啊!我也想做皇帝
作者:
胖胖崔
本章字数:
5236
更新时间:
2025-06-13

卯时三刻,铜漏滴答声里,王维正用银匙搅动碗中翻滚的胡辣汤。滚烫的汤汁浮着油花,混着羊肉、木耳与黄花菜的香气蒸腾而起,却驱散不了寝殿内凝滞的寒意。忽听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当值太监跌跌撞撞扑进门槛,蟒纹袍角沾满露水:"陛下!太极殿前...五品以上京官全跪在那儿了!"

瓷勺撞在碗沿发出脆响。王维抬眼望去,晨光透过鲛绡帐纱,将太监惨白的脸色映得忽明忽暗。殿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惊起檐下白鸽,扑棱棱的振翅声里,隐约飘来此起彼伏的"请陛下废除考成法"的呼喊,像潮水般漫过宫墙。

"慌什么?"王维端起碗轻啜一口,滚烫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却浇不灭眼底翻涌的怒意。胡辣汤的辛辣在舌尖炸开,他想起昨日深夜,内卫密报里提到的翰林院集会、御史台串联,此刻全都化作殿前那些峨冠博带的身影——平日里为了鸡毛蒜皮的政务争得面红耳赤,如今倒懂得抱成团了。

太监咽了咽唾沫,抖开袖中联名奏折:"他们...他们说考成法'伤了读书人的体面',还说陛下此举是'独断专行'..."话音未落,王维突然将碗重重掼在案上,汤汁溅在明黄桌布上,洇出刺目的暗痕。

"体面?"王维冷笑,起身时龙袍扫落案头奏章,"寒窗十年为的是治国安邦,不是让他们结党营私!"他大步走向窗前,推开雕花槅扇,晨雾裹挟着官员们的请愿声扑面而来。远处太极殿飞檐下,乌压压跪了满地紫袍绯袍,笏板在晨光中连成惨白的浪。

"这不是求公平,是结朋党!"王维攥紧窗棂,指节泛白,"考成法动了他们的铁饭碗,便全跳出来了。前日弹劾陶宗旺贪墨,查来查去却是诬告;昨日说考成法不合祖制。"他猛地转身,袍角带起一阵风,"传旨,让太子监国,朕倒要看看,这群书呆子能跪到几时!"

太监捧着圣旨退下时,王维又端起胡辣汤。汤汁己经凉透,油花凝结成白霜,正如他此刻冰凉的指尖。殿外请愿声仍在回荡,他却盯着碗中沉浮的木耳,想起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如今看来,这锅沸腾的汤羹,总要狠狠撒把胡椒才能压住腥气。

膳后残羹尚未撤去,王维捏着密折的指尖己泛起青白。宣纸上"程之节"三个字被朱砂圈得血红,墨迹晕染间,密密麻麻罗列着这位太子太傅暗中串联官员、操控言路的罪证。窗外蝉鸣聒噪,他却觉脊背发凉——那个曾在东宫手把手教王霸天写"为君之道"的老者,竟成了撼动朝纲的幕后黑手。

"吕方!"随着暴喝,殿门轰然洞开。贴身侍卫吕方踉跄着扑进来,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惊起满地尘埃。王维将密折甩在他面前,朱批在日光下狰狞如血:"程之节结党营私,妄图裹挟圣意!"龙袍扫过青玉案,震得铜香炉里的檀香灰簌簌飘落,"念及他教导太子多年,免凌迟,腰斩!其门生故吏,一个不留,诛九族!"

吕方盯着密折上的血字,喉结剧烈滚动。他想起三日前见过程之节在御花园散步,鹤发童颜手持团扇,正与几位翰林谈笑风生。可如今...殿外突然炸响闷雷,暴雨倾盆而下,将他的应答声浇得支离破碎:"奴...奴才遵旨!"

圣旨如惊雷落地时,程之节正端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研磨。墨香混着雨丝飘进书房,他望着宣纸上未写完的"忠恕"二字,忽闻院外传来锁链声响。抬头瞬间,铁甲寒光己刺破雨幕,领头千户展开明黄圣旨的刹那,他鬓边的白发突然被风掀起,露出额角新添的皱纹。

刑场设在宣武门外。腰斩的铡刀泛着冷光,程之节被按倒时,仍死死盯着城楼上的匾额。刽子手手起刀落的瞬间,他用尽最后力气在血泊中写下半行字,却被暴雨冲刷得无影无踪。而与此同时,京城十三处宅邸被围,哭喊声混着惊雷响彻天际。某侍郎府中,三岁稚子攥着拨浪鼓懵懂抬头,却见寒光闪过,鲜红溅上了廊下悬挂的走马灯。

夜幕降临时,血水顺着青石板缝隙蜿蜒流入护城河,将河水染成暗红。王维立在乾清宫的落地窗前,望着雨幕中摇曳的宫灯,想起程之节初次进东宫时,抱着年幼的太子说"愿为殿下燃尽残烛"的模样。指尖无意识着窗棂,那里还留着太子昨日练字时蹭上的墨痕。

"陛下,己斩三万一千七百二十三人。"吕方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压抑的颤音。王维没有回头,任由雨水打湿衣袍。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惊起归巢的寒鸦,在血色残阳中发出凄厉长鸣。这场腥风血雨,终究是要用无数性命,为新政踏出一条生路。

宣武门外的血腥味尚未散尽,晨钟己撞响新一轮早朝。太极殿丹墀下,官员们的蟒袍玉带依旧鲜亮,却再无人敢交头接耳。往日总爱抢着出列谏言的御史们垂首缩在班列,象牙笏板映着惨白脸色,连咳嗽都要生生憋回喉咙里。

王维端坐在龙椅上,望着阶下鸦雀无声的群臣,指尖慢条斯理地转动着青玉扳指。晨光穿过蟠龙藻井,将他投在金砖上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要将整个朝堂都笼罩其中。当值太监尖细的"有事早奏"声响起时,往日热闹的大殿竟陷入死寂,唯有远处更漏滴答,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乱飞。

散朝后,某位新晋翰林回到值房,刚要对同僚抱怨几句天气闷热,却见对方突然脸色煞白,死死盯着他身后——不知何时,窗棂外立着两名黑衣侍卫,腰间绣春刀泛着冷光,面罩下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翰林喉头发紧,手中的茶盏"当啷"坠地,滚烫的茶水溅在青石板上,蒸腾起的雾气里,他恍惚看见程之节腰斩时在血泊中扭曲的面容。

夜幕降临时,丞相府书房的烛火格外昏暗。御史大夫握着密信的手微微发抖,信纸在铜灯盏的光晕下泛着诡异的青白色。三日前,他刚与门生约定共商对策,此刻却望着信纸上"谨言慎行"西个小字,将信纸投入火盆。跳动的火苗中,墨迹蜷曲成灰,而窗外的黑暗里,隐隐有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回响。

江南某处驿站,知府大人正小心翼翼地将写给京中友人的信塞进竹筒。信中本想抱怨新政严苛,落笔时却改成了河道修缮进度。他将竹筒绑在信鸽腿上,望着鸟儿消失在夜色中,后背早己被冷汗浸透。次日清晨,当他收到内卫传来的"河道数据有误,速查"的密函时,瘫坐在太师椅上,终于明白这天下再无密事可言。

紫禁城西北角的暗卫营里,无数飞鸽振翅而起,带着密密麻麻的密报穿透晨雾。王维站在观星楼上,看着东方泛起鱼肚白,身后案头堆满刚送来的折子。某御史昨夜在家中抱怨"伴君如伴虎"的话,此刻正工整地誊写在密报上,墨迹未干。他冷笑一声,将折子甩在地上,玄色龙袍扫过青砖,惊起一地霜华。

自此,京城茶馆里的说书人不再敢议论朝政,文人雅士的诗会上只敢吟风弄月。官员们每日天不亮便起身整理政务,连家书都要反复斟酌字句。当陶宗旺主持的运河疏浚提前完工时,满朝文武齐齐高呼万岁,声音震天动地,却再无人知晓,这整齐划一的赞颂声里,藏着多少战战兢兢的心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