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第11章 暖院里的甜香

加入书架
书名: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作者:
喜欢紫玉米的古一法师
本章字数:
7432
更新时间:
2025-06-05

二月十五,天刚蒙蒙亮。李纨便醒了,心口像揣着一只小小的、雀跃的鸟。她亲自为贾兰换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用老太太赏的那匹颜色最鲜亮的软烟罗裁制的鹅黄色小袄,领口袖口滚了细细的牙边,衬得小家伙唇红齿白,像颗刚剥壳的糯米团子。贾兰似乎也感觉到今日不同,格外精神,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说个不停。

“碧月,看着兰儿。”李纨吩咐一声,便脚步轻快地去了厨房院,找到厨娘:“今日是兰哥儿的好日子,院里摆一桌席面。不必全素了,添些鸡鸭鱼肉,拣那新鲜寻常的做便是。要做得精细干净,但莫要太过张扬,山珍海味一概不用,明白吗?” 厨娘在府里多年,自然懂得其中分寸,连忙应下:“奶奶放心,奴婢省得,定办得妥妥当当。”

交代完席面,李纨便系上干净的素布围裙,净了手,走进了旁边那间她专用的小厨房。这里,才是她今日的主战场。张嬷嬷昨日便按她吩咐,悄悄备好了所需之物:上好的石磨细面、一小罐澄澈如琥珀的槐花蜜、一篮子新鲜鸡蛋、一小罐凝脂般的猪油、还有一小碗煮得软烂的红豆沙。角落里,那个冬日里和小丫头们一起盘好的泥炉,正散发着微微的余温。

李纨深吸一口气,开始了这场“时空嫁接”的尝试。她先将细面用极细的绢罗筛过两遍,确保粉质细腻无结块。取六个新鲜鸡蛋,小心地将蛋清与蛋黄分离,分别盛入两个洁净无水无油的大陶盆中。这一步至关重要,她做得格外专注。

处理蛋黄:在盛着蛋黄的盆中,加入约小半碗的槐花蜜,用几根竹筷顺着一个方向,耐心地、不停地搅打。手臂渐渐发酸,盆中的液体由浑浊变得粘稠,颜色也由深黄转为浅黄,最后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如绸缎般细腻的鹅黄色糊状,体积也膨大不少。李纨这才将筛好的细面,分三次,极其轻柔地拌入蛋黄糊中,动作轻缓如拂柳,避免消泡。最后,加入一小勺融化的温热猪油,再次拌匀。金黄色的面糊散发着蜂蜜与鸡蛋的甜香。

处理蛋清:这是最考验臂力与耐心的环节。李纨取了几根捆扎在一起的干净竹筷(权当简易打蛋器),对着那一盆清澈微黄的蛋清,开始奋力搅打。时间一点点流逝,手臂的酸痛感越来越强烈,蛋清渐渐从透明液体变成细密的气泡,再变成粗糙的白色泡沫。她咬着牙,没有停歇,继续快速地划着圈。终于,奇迹出现了——蛋清的体积膨胀到数倍大,变得雪白、细腻、富有光泽,提起竹筷,能拉出尖挺不塌的小弯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雪泡”或“蛋膏”了。她小心翼翼地将这来之不易的“雪泡”,分三次,用最轻柔的翻拌手法,混入之前调好的蛋黄面糊里。每一次翻拌都像对待稀世珍宝,唯恐那蓬松的气泡消失。

一个洗净的、内壁抹了薄薄一层猪油的深口大陶盆成了临时的模具。李纨将混合好的、呈现出漂亮淡金色的蓬松面糊缓缓倒入盆中,轻轻震了几下消去大气泡。盖上洗净的、同样抹了油的木锅盖(留一小缝透气)。

泥炉里的炭火早己被张嬷嬷烧得恰到好处,撤去了明火,只余稳定的红炭热力。李纨小心地将陶盆放入泥炉中空的位置,周围用尚有余温的炭灰轻轻覆盖保温,模拟一个类似焖烤的环境。炉门用砖块虚掩,留出缝隙观察。接下来的时间,便是漫长的等待与煎熬。李纨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炉旁,感受着炉温,调整着炉门缝隙的大小,生怕火候过了或不足。厨房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谷物焦香、蜂蜜甜香和鸡蛋特有香气的、前所未闻的奇异甜香,丝丝缕缕飘散出去,勾得院中洒扫的小丫头们都忍不住朝这边探头探脑。

大约过了近一个时辰(李纨估算着),那甜香愈发浓郁醉人。李纨小心地打开炉门,用竹签插入蛋糕中心,抽出来时竹签上干干净净。成了!她心头一喜,用厚厚的棉布垫着手,将那滚烫的陶盆端了出来。揭开锅盖,一个圆润、色泽金黄、散发着光泽与热气的“糕”呈现在眼前!它比普通的蒸糕蓬松数倍,表面因热气形成了自然的微裂,像一朵绽放的金色花朵。

待蛋糕稍凉,李纨用薄刀小心地将其从盆中脱出。接下来是装饰。没有奶油,她便另辟蹊径:将预留的一小碗雪泡(打发蛋清)取出,加入少许槐花蜜,再次搅打均匀,形成一种类似简易“蛋白霜”的白色膏体。用竹片小心地将这“白霜”涂抹在蛋糕表面和周围,形成一层洁白的覆盖。又用煮得软烂、加了少许蜂蜜调味的红豆沙,在雪白的“霜”上勾勒出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兰”字和几朵简笔小花。最后,将张嬷嬷好不容易寻来的几颗新鲜红艳的樱桃(权当草莓替代品)点缀其上。一个在众人眼中前所未见、散发着奇异光泽与甜香的“生日蛋糕”,终于诞生了!

当李纨端着这个精心制作的蛋糕走出小厨房时,院子里早己摆好了席面。鸡鸭鱼肉虽不名贵,却也烹制得色香味俱全。素云、碧月、竹韵、张嬷嬷、厨娘、春芽、夏露、秋穗都己候着,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李纨手中的盘子上。那从未见过的圆形糕点,金黄与雪白交织,点缀着鲜红的樱桃,散发着难以形容的甜蜜暖香,让所有人都震惊得忘了言语,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微张着,仿佛看到了什么仙家之物。

“都坐吧。”李纨将蛋糕放在席面中央的主位旁,温声道。有了年三十那顿素宴的经验,众人虽然依旧带着点拘谨,但动作麻利了许多,互相推让着小心落了座。席间的气氛比上次更显轻松,虽不敢高声谈笑,但低声的交谈和赞叹不绝于耳。菜肴可口,众人吃得心满意足。

席罢撤下碗盘,那盘蛋糕再次成为焦点。李纨将贾兰抱到主位旁的圈椅里坐好。众人虽被那奇异的糕点勾得心痒,却没忘了规矩。素云带头,领着大家依次上前,对着懵懂好奇的贾兰,说着最朴实真挚的祝福:

“祝兰哥儿平安康健,长命百岁!”

“祝兰哥儿聪明伶俐,读书上进!”

“祝兰哥儿无病无灾,快高长大!”

小丫头们则献上了她们亲手做的小礼物:春芽用碎布头缝了个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夏露用彩线编了个装压岁钱的小网兜;秋穗则用柳条编了个小巧玲珑的花篮。东西不值钱,却针针线线、丝丝缕缕都浸透着心意。李纨看着,听着,鼻尖微微发酸,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感动。

她拿起专门备下的小银刀,切下蛋糕尖上带着樱桃和“兰”字的一小块,用小银勺仔细地挖下一小点,吹了吹,送到贾兰嘴边。小家伙早就被那香甜的气味吸引,迫不及待地张开小嘴。那从未体验过的、松软如云朵、甜蜜芬芳的滋味在舌尖化开,贾兰乌溜溜的大眼睛瞬间亮得惊人,小嘴吧嗒着,高兴得手舞足蹈,发出“嗯嗯啊啊”满足的欢叫声,小胳膊小腿都跟着乱蹬。

众人看着小少爷欢喜的模样,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李纨这才将剩下的蛋糕分切开来,让每个人都尝到了这新奇的美味。当那蓬松、、甜蜜、混合着蛋香与蜜香的糕体入口,所有人都被彻底惊艳了,赞叹声此起彼伏:

“天爷!这……这比云片糕还软乎!”

“甜丝丝的,还有鸡蛋香,这怎么做的啊大奶奶?”

“这上面的‘白霜’也好吃!滑溜溜的!”

“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点心!”

李纨看着大家满足的神情,听着贾兰快乐的咿呀声,心里那点因为府中忽视而生的阴霾,被这小小的、温暖的院落里升腾起的甜香与笑语,驱散了大半。然而,一个念头飞快闪过:这蛋糕如此新奇,若传到老太太耳中,以她对宝玉的偏爱,保不齐会让自己也给宝玉做一个。一想到要将这耗费心力、饱含对兰儿爱意的手作之物,捧去给那个被众星捧月、抓了胭脂的贾宝玉享用,李纨心里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抗拒和膈应。无论是书中那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宝玉,还是现实中听到的种种骄纵行径,都让她难以生出半分喜爱。

“今日这糕点,”李纨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是咱们院里给兰哥儿庆生的心意,外头不必提起。记住了?”

众人立刻敛了笑容,齐声应道:“是,大奶奶,奴婢们记住了。”她们都是明白人,深知这府里的深浅,低调惯了,自然懂得其中利害。

夜幕降临,正屋里点起了明亮的烛火。李纨命人将一张矮几搬到屋子中央,上面铺上干净的锦缎。素云等人早己按吩咐,将准备好的抓周物件一一摆上:一本簇新的《三字经》、一支小巧的紫毫笔、一方雕着竹子的石砚、一个小小的木制算盘、一把精致的小木弓、一枚小小的银锭、还有一朵新鲜的、带着露珠的红梅(代替花朵)。物件不多,却都干净雅致,透着用心。

李纨将穿着鹅黄新袄、精神十足的贾兰抱到矮几中央坐下。小家伙好奇地看看西周明亮的烛火,又看看矮几上那些新奇的小玩意儿。众人屏息凝神,目光都聚焦在这小小的人儿身上。只见贾兰乌溜溜的大眼睛转了一圈,没有丝毫犹豫,手脚并用地就朝着一个方向坚定地爬去——目标明确,正是那本摊开的、封面印着“三字经”的书本!

他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一把就将那本书抓了起来,紧紧抱在怀里,还好奇地用小手拍打着封面,发出“啪、啪”的轻响。

“好!”张嬷嬷第一个忍不住,激动地低喊出声。

“兰哥儿抓了书!抓了书!”素云也喜形于色。

“真是好兆头!”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欢喜和欣慰。

李纨看着儿子紧紧抱着书本的模样,心头那点暖意瞬间化作汹涌的潮水,冲得她眼眶发热。她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贾兰柔软的头发,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好兰儿……” 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冷落,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补偿。未来纵有千难万险,只要兰儿争气,便有了盼头。

贾兰的周岁生辰,就在这东院一隅的烛光里,在蛋糕的甜香余韵中,在这小小的抓周仪式上,低调却无比温暖地度过了。那本被他紧紧抓住的《三字经》,在烛光下仿佛也镀上了一层希望的金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