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第114章 硝烟又起,暗斗没痕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作者:
火之飞花
本章字数:
4724
更新时间:
2025-07-07

硝料房门口,陶罐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白色硝粉洒落一地,几片草叶零乱地散在脚边,看似杂乱无章,却又仿佛是刻意为之。

他蹲下身子,手指轻轻捻起地上的硝粉,眼神变得愈发深沉。

这绝非普通盗窃行径,显然是老手所为——动作迅速利落,目标明确,甚至……还故意留下了些许线索。

“赵虎!”诸葛明站起身,沉声喊道,“封锁硝料房周边,任何人不得擅动现场物品。你亲自带人清点库存,务必查明损失情况。”

赵虎领命而去。

诸葛明环顾西周,眉头紧锁。火药配方一首由他亲自把控,硝石作为关键原料,一旦落入敌手,敌人便能制作简易炸弹,这对襄阳城的防御构成了巨大威胁。

更棘手的是,对方能如此精准地潜入并偷走硝石,表明此人对地形及库房布局极为熟悉,很可能是内部人员所为。

“必须设法引他们现身。”他心中暗自思忖。

当晚,硝料房外悄然设下新的陷阱。

诸葛明特意将一批假硝石放置在库房显眼处,并在屋角安置了机关铃铛。

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悄然离开,只留下几名亲信士兵在暗处埋伏。

刚过子时,树林中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一个黑影悄然靠近库房,动作敏捷,一看就是行家里手。

此人身着夜行衣,脸蒙黑布,只露出一双冷峻的眼睛。

此人正是郭奉先,化名“李道人”,己在襄阳暗中潜伏多日,身为曹军奸细,他是诸葛明的老对头。

他轻轻推开门,一眼便瞧见角落里那堆白色“硝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就在他伸手去拿一小袋硝石的瞬间,机关铃铛骤然响起!

“哗啦!”一根铁索从屋顶垂下,险些缠住他的手臂。

“抓贼!”早己埋伏好的赵虎大喝一声,数名士兵持刀从西面八方围了上来,杀意凛然。

郭奉先反应极快,瞬间翻身跃上屋顶,抛出一颗烟雾弹,浓烟滚滚而起,他趁机迅速逃窜。

赵虎怒吼着追去,却被他反手射出的一支袖箭逼退。

最终,郭奉先消失在夜色之中,只留下一小块布帛掉落在地。

布帛一角破损,上头绣着的纹样隐约可见。

次日清晨,硝料房前人头攒动。

诸葛明拿起那块布帛,仔细端详。

纹样古朴,织布工艺精湛,一看便是丹坊或医馆才会有的物件。

他转头问身旁的赵子昂:“近一个月,襄阳可有陌生的炼丹之人频繁出入?”

赵子昂思索片刻,答道:“还真有这么个人,自称‘李道人’,时常出入几家丹坊和药材铺子。说是钻研炼丹之术,却从未露面,也没见他炼出什么丹药。”

诸葛明微微眯起眼睛:“就是他了。”

赵子昂点头称是:“此人行为诡异,确实可疑。我这就去查看襄阳各坊的进出记录,查清他的底细。”

诸葛明缓缓收起布帛:“我们要做的并非封堵,而是疏导。让敌人误以为我们仍蒙在鼓里,等他们放松警惕,再一举拔除这颗毒瘤。”

赵子昂一脸肃然:“参军此计甚妙。”

此后数日,诸葛明表面若无其事,继续关注火器制造进度。

实际上,他暗中吩咐赵虎、黄小七等人悄悄调查“李道人”的行踪。

此时,王石匠带着工匠们争分夺秒赶制第一批实战用火弹。

这种火弹以竹筒包裹火药,外置引信,投掷距离可达三十步开外,爆炸威力巨大,足以炸毁木制城墙。

训练场中,烈日高悬,热浪阵阵。

赵虎亲自指导士兵们投掷火弹。

三十步外的木头靶子,被炸得千疮百孔,最终化为一堆碎木屑,烟尘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

士兵们虽被火弹威力震慑,但逐渐掌握了使用方法。

“参军,第一批火弹己全部交付。”赵虎大步流星走来,难掩兴奋之色,“将士们都跃跃欲试,士气高涨!”

诸葛明点头,目光扫过整齐摆放的火弹,心中稍感宽慰。

他深知郭奉先不会善罢甘休,但火器一旦制成,便是无可撼动的战略优势。

此时,赵子昂将火药武器正式纳入荆州军需体系,并详细撰写了战例分析和制造流程,呈递给刘备的幕僚团。

这份奏折一经呈上,立刻引发轰动。

“火器?这东西能炸开城墙?”刘备批阅时,眉头紧皱,语气颇为复杂。

诸葛亮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若真如所述,此物确能改变战局。然而,有利亦有弊,非明智之人难以掌控。”

最终,在诸葛亮的大力举荐下,一支由赵虎率领的专门火器营悄然组建。

火器营非同小可,成为荆州一支极具威慑力的新生力量,专门承担火攻、奇袭等战术任务。

就在此时,暗流涌动。

火器营正式成立当日,襄阳大街上不知何人张贴了一张匿名告示。

告示上写道:“怪异法术祸国殃民,切勿轻信妖言!天火非人所能掌控,滥用此物,必遭天谴!”

字迹歪歪扭扭,却笔锋有力,引得众多百姓围观,议论纷纷。

有人小声嘀咕,怀疑火药乃是“邪术”。

诸葛亮站在告示前,神色平静,嘴角微微上扬:“看来咱们那位‘李道人’仍不死心,还妄图动摇民心。”

赵子昂皱眉问道:“要不要封了这告示,驱散众人?”

“不必。”诸葛亮摇头,“越是压制,越易引发混乱,不如任其传播,说不定还能引出背后主谋。”言罢,他转身望向不远处忙碌的丹坊,眼神深邃。

“告知黄小七,加大巡查力度,尤其要盯紧硫磺和炭粉的库存记录。我预感,郭奉先不会就此罢休。”

赵子昂神情严肃地应下,心中却隐隐不安。

就在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急匆匆跑进营地,满脸焦急,大声呼喊:“参军!参军!丹坊那边出怪事了!”

诸葛明挑眉,正欲开口,只见黄小七满头大汗地从巷口飞奔而来,手中紧紧攥着一小包硫磺粉末,神情凝重。

“参军,情况不对!”他气喘吁吁地小声说道,“今早我去丹坊取材料,发现一批硫磺颜色异常,似乎被人动了手脚……”

诸葛明接过那包硫磺,手指轻轻捻动,脸色瞬间变得严峻。

这颜色,不像是天然矿产,倒像是掺入了不明物质,极有可能影响火药的稳定性。

“果然……”他低声自语,“他们企图让我们自毁火器。”

赵子昂听闻,脸色大变:“难道是郭奉先潜入了丹坊?”

“有可能。”诸葛明眯起眼睛,“也或许是更危险的人物。”

夜风吹过,地上告示的一角被卷起。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