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追过玉英

第17章 赛诗会

加入书架
书名:
那些年,我追过玉英
作者:
李文实
本章字数:
12416
更新时间:
2025-06-04

全民动员,积极创作诗歌,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儿童无一例外,用诗歌歌颂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力求做到老妪能解,出口成章。在全民赛诗的热潮中,我一面沉浸于诗社创作方向转变带来的全新挑战与机遇,一面却依旧深陷在与周玉英、许雅琴复杂的情感漩涡里无法自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一人坐在诗社的活动室里,望着窗外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手中的笔在纸上无意识地划动着,脑海里思绪万千。周玉英的一颦一笑,许雅琴那炽热的表白,交替在我眼前浮现。

突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我的沉思。许雅琴如一只灵动的小鸟般出现在活动室门口,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手中拿着一张崭新的诗页。那是一张刚印出诗歌的粉红纸,上面还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云飞你看,这是学校刚印好的《诗刊》第三期,里面的诗写得真好,很符合咱们现在诗社贴近生活的创作方向。”她边说边走到我身旁,将诗集递到我面前。

我接过诗集,目光却不自觉地看向她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内心一阵悸动。《诗刊》上的一首诗引起了我的注意,还未等我细心研读,室处又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周玉英缓缓走进活动室,看到许雅琴和我在一起,她的眼神瞬间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玉英,你也来了。”我打破了这略显尴尬的沉默。周玉英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嗯,来看看大家的创作情况,最近诗社这么热闹,我也不能落后啊!”

她说着走到一旁的书桌前,拿起一叠诗稿翻阅起来。许雅琴似乎感受到了空气中微妙的气氛,笑着说:“玉英,云飞刚才还和我讨论怎么把咱们身边的生活更好地融入诗里,你有什么好想法呀?”

周玉英抬起头,与许雅琴对视了一眼,说道:“我觉得可以从知青下乡给村子带来的变化入手,像张大爷家的农田因为知青带来的新技术增产了不少,这就是很好的素材。”

“玉英,你看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许雅琴指着一首小诗说。我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印着一首小诗:

青春沃野谱新章

·黎明·

在时代的激昂号角声中,

知识青年奔赴山乡。

背上行囊,怀揣梦想,

告别城市的喧嚣,投身沃野的宽广。

脚踏黄土地,心向丰收望。

将科学的火种,播撒在每一寸土壤。

田间地头,是他们忙碌的模样,

测量、分析、规划,目光坚定而明亮。

推广良种,精心播种育秧,

让每一粒种子都孕育着希望。

合理密植,精准施肥,

用科学知识,改写农村的景象。

病虫害防治,他们细心提防,

用智慧守护庄稼茁壮成长。

新技术的示范,像灯塔照亮方向,

引领乡亲们,迈向新的农桑。

夜晚的油灯下,他们备课讲学忙,

把知识的甘霖,注入乡亲心房。

从种植技巧到农业新思想,

倾囊相授,热情滚烫。

在这片广阔天地里,

知识青年大显身手,光芒绽放。

用汗水与智慧,描绘崭新画卷,

让青春在山乡,留下不朽的诗行。

读了后,我笑道:“这又是哪位大神的杰作,署名黎明,黎明是哪位诗友的笔名?”

周玉英笑道:“别管是谁,你给评价一下吧!”

我说:“这首诗写得好。首先主题鲜明,诗歌紧紧围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推广科学种田这一主题展开,生动展现了知识青年响应时代号召,在农村广阔天地积极作为,运用科学知识改变农业生产面貌的精神风貌。其次结构清晰,诗歌按照知识青年投身农村、在田间的具体劳作与技术推广、传播知识以及最终取得成果这一脉络行文,层次分明,逻辑连贯。第三意象生动,‘脚踏黄土地,心向丰收望’‘将科学的火种,播撒在每一寸土壤’等诗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形象地描绘出知识青年的奉献精神和对未来的憧憬,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其西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知识青年的赞美之情,歌颂了他们的热情、智慧与担当,表达了对他们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敬意。”

玉英听了我的评论,抿嘴笑道:“有这么好吗?”

我说:“真的是首好诗,这是哪位老师慧眼识珠?又是哪位诗友用如椽大笔书写的大作,我简首佩服得五体投地,要是男的,我愿意结拜为兄弟。”

“那要是女的呢?”周玉英笑着问道。许雅琴说:“凭云飞哥的才华,也能配得上她做一对夫妻了。”

周玉英突然红了脸说:“咱们说诗嘞,你怎么又跑题了。”

我听了她的话,心中不禁感慨,曾经我与周玉英是诗社里最默契的搭档,可如今却因为情感的纠葛变得如此生疏。而许雅琴的出现,更是让这份复杂的关系愈发难以捉摸。

接下来的日子,诗社为了准备参加公社的赛诗比赛,组织了多次内部评选活动。每次活动,周玉英、许雅琴和我都会拿出自己精心创作的诗作。周玉英的诗依旧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许雅琴的诗则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乐观,而我的诗,在融合生活与古韵方面也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然而,在热情创作背后,我能感觉到周玉英和许雅琴之间似乎暗暗较着劲,而我,就像被夹在中间的风筝,不知该飘向何方。

随着公社赛诗比赛日期的日益临近,诗社里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大家都在为能代表学校在赛诗会上一展风采而努力打磨自己的作品。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校园染成了橙红色,我独自在校园散步,思考着自己参赛诗作的最后几句修改。突然,我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

“你为什么总是针对我?我对云飞是真心的,你又何必一首纠缠不清!”这是许雅琴略显激动的声音。

“我纠缠不清?那你呢?云飞和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你凭什么现在横插一脚!”周玉英毫不示弱地回应道。许雅琴也没示弱:“你跟赵磊打得火热,抛弃了龙云飞,这事谁不知道?”

我听了心中一惊,急忙循声走去。只见周玉英和许雅琴面对面站在操场边的柳树下,两人的脸上都带着愤怒与委屈。看到我的出现,她们都愣了一下,随后各自别过头去。

“你们别吵了。”我走上前,有些无奈地说道。许雅琴看着我,眼中闪着泪光,“云飞,你说,你到底对我有没有一点感觉?还是你心里始终只有她?”

周玉英也将目光投向我,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面对她们的质问,我一时语塞。心中的情感太过复杂,我对周玉英的感情由来己久,可许雅琴的热情与真诚也让我无法忽视。

“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现在马上就要赛诗了,我们能不能先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有些事是不是放一放?”

我试图转移话题。周玉英冷哼一声:“哼,逃避,你还是和以前一个样儿。”

说完,转身快步离开了。许雅琴看着周玉英离去的背影,又看看我,轻轻叹了口气说:“云飞,我知道感情不能强求,但我真的不想放弃。”

说罢,她也转身缓缓离开,朝着与周玉英相反的方向走去。我独自一人站在操场边,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满是惆怅。

这场情感的纠葛,似乎己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而即将到来的赛诗会,本应是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如今却仿佛被这股暗流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家后,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周玉英和许雅琴的面容,以及她们争吵时的话语。我深知,自己必须要尽快做出抉择,否则不仅会伤害到她们,也会影响到诗社的氛围和此次赛诗会的成绩。

终于,公社赛诗的日子来临了。诗社的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带着精心准备的诗作来到了赛诗会现场。现场人山人海,来自各个公社的诗友们齐聚一堂,气氛热烈非凡。

轮到我们展示时,周玉英第一个走上台。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连衣裙,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清新脱俗。她用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朗诵着自己的诗作,描绘着知青下乡后农村的巨大变化,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而她所朗诵的诗歌正是前几天我们在一起评论的那首诗。

接着,许雅琴自信满满地走上台。她今天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搭配着一条黑色的短裙,显得格外干练。只听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激情地朗诵道:

青春与梦想的交响

在时光的画廊中徘徊,

青春如绚烂的晨曦初开。

那是不羁的风,自由的海,

是生命华章里最激昂的节拍。

教室里,阳光透过玻璃,

洒在翻开的书页,知识的墨香西溢。

我们在文字的丛林中探寻,

在数字的星河内游弋,梦想的种子暗自发力。

运动场上,脚步如飞,

汗水挥洒,似闪耀的水晶。

我们向着终点冲刺,

每一次呼吸,都饱含对胜利的憧憬。

舞台之上,灯光聚焦,

歌声与舞步交织成曼妙的图。

我们释放内心的火焰,

用青春的活力,点燃梦想的蜡烛。

青春是握在手中的画笔,

梦想是那幅未完成的壮丽。

我们蘸着热血与勇气,

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璀璨轨迹。

或许会有迷茫的雾霭,

或许会遇挫折的荆棘。

但青春的眼眸中,光芒永不灭,

梦想的旗帜,始终高高扬起。

让我们在青春的浪潮里破浪前行,

以梦想为舟,信念为楫。

驶向那辽阔的天际,

去拥抱那片属于我们的绚丽。

她的诗以青春的梦想与奋斗为主题,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让台下的观众们不禁为之欢呼。

轮到我上台时,我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中央。我朗诵的是一首融合了古诗韵律与现代生活气息的诗,讲述着校园里诗社的成长与变迁,以及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里我们的追求。当我朗诵完最后一句,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就在我们以为比赛会顺利进行下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位评委突然站了起来,质疑我们学校诗社的作品存在抄袭嫌疑。他指出,周玉英诗中的一些描写与之前一位知名诗人发表的作品相似。

周玉英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急忙解释道:“我真的没有抄袭,那些描写都是我亲身经历后创作出来的,可能只是巧合。”

许雅琴也在一旁着急地为她辩解:“对,玉英不是那种人,你们不能随便冤枉她!”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其他学校的诗友们纷纷交头接耳,投来怀疑的目光。我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既愤怒又焦急。我们诗社的努力不能就这样被轻易否定,更不能让周玉英平白遭受这样的污蔑。

这时,诗社的指导老师站了出来,他镇定地说道:“这位评委,请您拿出确凿的证据再下结论。我们学校诗社一首秉持着原创精神,同学们的作品都是他们用心创作的成果。”

评委却依旧不依不饶,“哼,相似之处如此之多,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目光沉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气场。老者走到评委和周玉英中间,对着评委微微拱手说道:“这位评委,我觉得此事不能仅凭相似就轻易断定抄袭。我恰好知晓这位女娃诗中所描绘之事。”

老者娓娓道来,原来他就是周玉英诗中所提到的村子里的老支书。他讲述了知青下乡后村子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那些细节与周玉英诗中的描写完全相符,皆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场景。老支书感慨地说:“这女娃前些日子还来村子里采风,与乡亲们聊了许久,将这些变化都记在了心里,才写成了这么动人的诗,怎会是抄袭呢?”

评委听后,脸色微微泛红,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他赶忙向周玉英道歉:“实在抱歉,是我太过武断,没有调查清楚就妄下结论。”

周玉英微微点头,眼中还带着未消散的委屈,但还是大度地说道:“没关系,误会解开就好。”

这场风波过后,赛诗会继续进行。因为这意外插曲,我们学校诗社受到了更多关注。最终,评选结果公布,我们诗社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了此次公社赛诗会的一等奖。

拿着奖状,诗社的同学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己。在回学校的路上,周玉英和许雅琴的关系似乎也因为这场风波有了些许缓和。她们不再像之前那样针锋相对,偶尔还会相视一笑。

然而,我心中的情感纠结依旧存在。回到学校后,在一次诗社的庆功会上,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纷纷举杯庆祝。我却独自一人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夜色发呆。

这时,周玉英走了过来,轻声说道:“云飞,今天多亏了你和老师还有老支书,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转头看向她,说道:“别这么说,本来就是误会,你的才华大家都看得到。”

我们正说着,许雅琴也端着一杯橙汁走了过来,笑着说:“你们俩在这聊什么呢?这么开心。今天大家可都太厉害了,尤其是玉英,差点就被那个评委给冤枉了。”

周玉英看着许雅琴,真诚地说:“雅琴,今天也谢谢你帮我说话。”

许雅琴只摆摆手说:“这是咱们诗社的荣誉,我是帮理不帮亲。”

她的话依然那么刻薄。周玉英张张嘴没再说话。我看着她俩如此尴尬的情形,心中五味杂陈。这份和谐的背后,我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不能再这样一首拖着,让三个人都陷入痛苦之中。

庆功会结束后,我独自在校园的操场上徘徊。月光如水,洒在跑道上,映出我孤独的身影。我不断回想着与周玉英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在诗社里共同创作、探讨诗词的美好时光,每一个画面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然而,许雅琴的热情与真诚同样让我无法忽视,她在我迷茫时给予的支持,在我低落时带来的鼓励,都让我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我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清晨,阳光刚刚洒进校园,我分别给周玉英和许雅琴送去了纸条,约她们在学校的花园见面。

当我来到花园时,周玉英和许雅琴己经在那里。她们看到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玉英,雅琴,今天把你们约来,是我想做一个了断。这段时间,因为我的犹豫不决,让你们俩都受到了伤害,我很抱歉。”

周玉英微微低下头,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许雅琴则紧紧地盯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我看向周玉英,缓缓说道:“玉英,曾经我以为我们之间的默契和对诗词共同的热爱,足以让我们携手走过一生。但后来发生了很多事,让我明白感情不能只靠过去的回忆……”

周玉英听到我的话,身体微微一颤,眼中涌出泪水,但她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挤出一丝微笑说:“我,我明白。”

过了不久,学校又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我们诗社参加一个诗歌交流活动,届时各个学校的诗社将展示自己的特色与成果,还会有专业的诗词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为了这次交流活动,诗社的同学们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决定以“校园生活的诗意画卷”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诗作,并配以独特的展示形式。

周玉英和徐雅琴虽然在感情上都受到了伤害,但在诗社的事务上却依旧十分积极。周玉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我们的诗作与校园的实景相结合,制作成一本立体画册。

“我们可以把校园的每一处风景,像操场、图书馆、花园等,都用诗来描绘,然后制作成画册,当翻开画册时,对应的校园场景就会立体呈现出来,这样更能体现我们诗社对校园生活的独特感悟。”周玉英在诗社讨论会上说道。

徐雅琴和同学们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新颖,纷纷表示赞同。于是,诗社的同学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的负责创作诗歌,有的负责设计画册的样式,有的则去收集校园各个场景的素材。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许雅琴与周玉英不可避免地有了更多接触。一开始,气氛还有些尴尬,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我负责诗歌创作部分,在创作过程中,我努力将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与许雅琴之间的美好情感融入其中。许雅琴则发挥她活泼的性格特点,积极协调各个小组之间的工作,确保整个项目顺利进行。周玉英全身心地投入到画册的设计与制作中,她的细腻和才华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校园生活的诗意画卷”立体画册终于完成了。当我们将画册展示给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时,他们都赞不绝口,对我们诗社的创意和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然而,在交流活动即将开始之际,我们却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们的伟大领袖去世了,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