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颜家暖棚青菜在镇上卖出天价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杏林村,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冬日农闲,村民们聚在村头巷尾晒着暖阳,嘴里谈论最多的,便是苏家那座神奇的暖棚和那两筐金贵的青菜。
羡慕、嫉妒、好奇、揣测……种种复杂的情绪在村中暗流涌动。
“听说了吗?苏家丫头那两筐青菜,卖了将近二两银子!我的乖乖,咱们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也未必有这个数啊!”一个婆子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惊叹与艳羡。
“可不是嘛!都说那丫头是个有本事的,以前还不信,现在看来,怕是真得了什么神仙点拨。”另一个村民接口道,眼神中带着几分敬畏。
“什么神仙点拨,我看就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角落里,一个平日里游手好闲的懒汉酸溜溜地嘀咕,“那棚子看着也不难搭,说不定咱们也能弄一个。”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几道附和与不屑的目光。
王婶快人快语,当即反驳道:“张二赖子,你这话说的轻巧!那暖棚是清颜丫头和陆木匠费了多少心思才弄出来的?单说那糊棚顶的羊角片,你见过谁家能做出那般透亮又结实的?还有那棚里的学问,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通风,什么时候施肥,哪一样不要门道?你要是觉得容易,你也弄一个出来给大家伙儿瞧瞧!”
张二赖子被王婶一番抢白,顿时涨红了脸,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苏清颜对村里的这些议论并非一无所知。她每日进出,总能感受到那些或明或暗投来的目光。她心中明镜似的,这暖棚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随之而来的窥探与觊觎。
正如她所料,很快便有人按捺不住,开始旁敲侧击地向她打探暖棚的“秘诀”。
最先上门的是村里几个平日里还算相熟的妇人,她们提着些自家做的吃食,以“串门”为名,实则句句不离暖棚。
“清颜丫头啊,你可真是咱们杏林村的福星!这大冬天的,竟让你种出这么水灵的青菜来,真是给我们长脸了!”李家婶子满脸堆笑,眼神却不住地往暖棚方向瞟。
“是啊是啊,”另一位张家嫂子接话道,“我家那口子也说,清颜你这法子要是能教教大家,那咱们村可就都跟着沾光了!”
苏清颜心中暗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温和有礼的模样。她客气地收下吃食,又给她们倒了热茶,耐心听着她们的吹捧与试探。
“婶子们过奖了,我也是瞎琢磨,侥幸成功罢了。”她轻描淡写地说道,“这暖棚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不少,温度、湿度、光照、肥力,哪一样都得恰到好处,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我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还在慢慢摸索呢。”
她将暖棚技术的复杂性巧妙地夸大了几分,又点出其中的风险,既没有首接拒绝,也没有轻易松口。
妇人们听她这么一说,脸上的热络稍减。她们原以为这不过是些简单的技巧,没想到竟如此复杂。但也有人不甘心,继续追问:“那……清颜丫头,你能不能大概跟我们说说,要注意些啥?我们也不求种出你那么好的菜,能让冬天菜篮子多个花样就成。”
苏清颜沉吟片刻,道:“婶子们若真有心,等我这批菜出完,摸索得更明白些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基础的法子。但丑话说在前头,这东西费时费力,还未必能成,大家可得想清楚了。”
她这是缓兵之计,也是在筛选真正有心学习的人。
送走这几位妇人,苏清颜轻轻松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波。接下来,恐怕还会有更多人前来。
果然,不出两日,连里正都亲自登门了。
里正的态度倒是比那些妇人首接得多,也更带着几分官腔:“清颜丫头啊,你这暖棚种菜的法子,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若是能在村里推广开来,不仅能让村民们冬日里有新鲜菜蔬吃,说不定还能成为咱们杏林村的一条新出路。”
他顿了顿,看向苏清颜:“本里正也知道,这技术是你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不能让你白白辛苦。你看这样如何,你将这法子教给大家,若是有人因此受益,便给你一份束脩,如何?”
苏清颜心中冷笑,这里正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既想得好名声,又不想出什么力气,还想让她无偿或廉价贡献技术。
她面上却恭敬道:“里正大人高瞻远瞩,清颜佩服。只是,这暖棚技术尚不成熟,清颜自己也还在摸索阶段,贸然推广,怕是会误人子弟,反而辜负了里正大人的一片苦心。不若等清颜再试验一段时间,待技术真正成熟稳定了,再向里正大人汇报,由里正大人定夺如何推广,您看可好?”
她这番话,既给足了里正面子,又将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里正听她言辞恳切,滴水不漏,一时也找不到什么由头强迫,只得点头道:“嗯,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便等你技术成熟了再说。不过,清颜丫头,你可得抓紧些,莫要让大家等太久。”
他临走时,那双精明的眼睛又在暖棚上打了个转,意味深长。
陆时野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每日依旧会来苏家帮忙,劈柴、挑水、修葺农具,沉默寡言,却像一尊守护神,无形中替苏清颜挡去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有时,苏清颜在暖棚里忙碌,抬头便能看见他立在院中,或是在打磨木料,或是在编织藤筐,阳光在他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那份宁静与专注,总能让苏清颜纷乱的心绪平复下来。
他注意到,近几日总有些形迹可疑的人在苏家院外徘徊,眼神鬼祟。他不动声色,只是在苏清颜不在家时,会特意在院门口多停留一会儿,那冷冽的眼神和不怒自威的气势,足以让那些宵小之徒望而却步。
一日傍晚,苏清颜正在厨房准备晚饭,陆时野从外面进来,手里提着两只处理干净的野兔。
“今日进山,顺手猎的。”他言简意赅地解释。
苏清颜惊喜道:“太好了,时野大哥,正愁晚饭没什么荤腥呢。承安和灵儿见了,定要高兴坏了。”
她接过野兔,准备处理。陆时野却没走,反而沉声道:“清颜,近来村中有些风言风语,你多加小心。暖棚那边,夜里最好也多留意。”
苏清颜心中一凛,知道他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我晓得的,时野大哥。多谢你提醒。”她抬头看向他,那双总是带着几分疏离的眸子里,此刻却盛满了真切的关怀。
“你那些菜,下一批何时能采?”陆时野又问。
“约莫还要七八日的光景。”苏清颜答道,“怎么了?”
“无事。”陆时野摇摇头,顿了顿,又道,“若是有什么难处,或是不便出面之事,可与我说。”
他这话,虽说得平淡,但其中蕴含的分量,苏清颜却听得明白。这是一种承诺,一种守护。
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重地点点头:“嗯,我会的。”
有了陆时野的提醒,苏清颜更加警惕。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村中的动静,也叮嘱承安和灵儿,不要轻易与陌生人搭话,更不要泄露家中暖棚的任何细节。
夜里,她睡得也不安稳,总会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脑中“资料库”里关于安防、预警的知识也开始被她频繁调阅。她甚至开始琢磨,能不能利用陆时野的木工技术,在院墙和暖棚周围设置一些简易的预警装置。
而陆时野,则以他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这份宁静。他会在夜深人静时,悄无声息地绕着苏家小院巡视一圈,如同暗夜中的猎豹,敏锐地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气息。那些潜藏在暗处的觊觎目光,在他的无声震慑下,也收敛了不少。
与此同时,苏清颜并没有因为外界的纷扰而停止自己的计划。她利用卖菜得来的钱,除了改善家里的生活,还悄悄托陆时野从镇上采买了一些特殊的种子和工具。
“时野大哥,我想试试种些药材和香料。”她将一包用油纸裹好的种子递给陆时野,“这是当归和川芎的种子,还有这个,是紫苏和薄荷。”
这些都是她从“资料库”中筛选出来的,既适合本地气候,又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作物。
陆时野接过种子,仔细看了看,点头道:“这些东西,若是种好了,确比寻常作物值钱。只是药材种植,比种菜更为讲究,也更耗费心神。”
“我知道。”苏清颜道,“所以我才想先小范围试种。暖棚里还有些空地,正好可以利用起来。”
她又拿出一张自己画的简易图纸,上面是一些她从未见过的农具样式。
“时野大哥,你看看这些,能不能做得出来?”她有些忐忑地问。这些图纸是她根据“资料库”中一些小型药材处理工具和精细播种工具改造的,结构比之前做的那些农具更为复杂。
陆时野接过图纸,那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指轻轻拂过纸面。他看得极为专注,眉头微蹙,似在思索。许久,他才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彩:“有些难度,但……可以试试。”
苏清颜闻言大喜:“太好了!时野大哥,若真能做出来,那可就帮了我大忙了!”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颜除了照料暖棚里的蔬菜,便开始潜心研究那些药材和香料的种植技术。她查阅“资料库”,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土壤要求、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陆时野则在农闲之余,开始尝试制作那些新式农具。他将自己关在简陋的木工房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时传出。苏承安好奇地想去帮忙,都被他温和地劝退了。他知道,这些工具的精密度要求很高,不容有失。
苏清颜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苏承安。她不再仅仅让他做些简单的体力活,而是开始教他认识各种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周期,甚至让他尝试着计算暖棚的投入与产出。
“承安,姐姐以后会越来越忙,家里的事情,你要学着多分担一些。这些账目,你要学会看,以后姐姐不在家,你也能管好家里的事情。”苏清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苏承安虽然年纪不大,却也隐约感受到了姐姐的期许和肩上的责任,他用力地点点头:“姐姐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日子在忙碌而充实中一天天过去。暖棚里的第二批蔬菜渐渐成熟,苏清颜心中的那份不安,也因为陆时野的守护和自身的积极应对,而渐渐平复。她知道,窥探的目光不会消失,暗流也依旧涌动,但只要她足够强大,足够谨慎,便能在这波涛中稳住航向。
而那些即将破土而出的药材与香料,以及陆时野手中即将成形的新式农具,预示着一个新的篇章,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缓缓展开。
本章简要总结:
第西十西章主要围绕暖棚成功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展开。
村民议论与窥探:苏清颜暖棚菜的高价在村中引起广泛议论,羡慕、嫉妒、好奇等情绪交织。陆续有村民和里正前来打探暖棚技术,苏清颜巧妙应对,既未首接拒绝,也未轻易泄露核心技术,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和主动权。
陆时野的守护:陆时野敏锐察觉到村中暗流和潜在危险,主动提醒苏清颜,并以自己的方式暗中守护,震慑宵小,给予苏清颜强有力的支持和安全感。
经济作物规划与准备:苏清颜开始规划种植当归、川芎等药材和紫苏、薄荷等香料,并请陆时野帮忙制作更精密的农具。这标志着她农业事业的进一步拓展和升级。
苏承安的培养:苏清颜有意识地培养苏承安,教他识字、记账,为未来的“管理团队”奠基。
情感深化与合作:苏清颜与陆时野之间的信任和依赖进一步加深。陆时野的默默守护和技术支持,成为苏清颜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两人在共同应对外部压力和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情感纽带更加牢固。
后续故事构思(基于大纲及当前情节):
第西十五章:巧拒无赖,智立规矩初筛选
应对无赖纠缠:可能会出现像张二赖子这类想不劳而获,甚至试图偷窃技术或作物的无赖。苏清颜和陆时野如何联手应对?是智取还是强硬震慑?
制定技术分享初步规则:面对真心想学习的村民(如王婶),苏清颜可能会提出一些条件(如人品考察、签订简单协议、成果分享等),进行初步筛选,为后续“试验田小组”做铺垫。
极品亲戚再登场:苏来贵、刘氏得知苏清颜赚大钱,必然会再次上门。这次他们可能会以“长辈”身份要求分红,或以败坏苏清颜名声相要挟。苏清颜如何彻底反击,让他们暂时消停?可能会涉及到收集他们以前恶行的证据,或利用村规乡约。
新式农具的初步成果:陆时野制作的新式农具(如精细播种器、药材处理工具)可能会初步完成,其精巧程度再次引人注目,也为后续药材种植提供便利。
第西十六章:药香初绽,新技引邻里侧目
药材与香料试种成功:苏清颜在暖棚或开辟的小块土地上成功试种药材和香料,这些植物的特殊香气或形态会引起村民新的好奇。
陆时野的进一步“暴露”:在制作或展示新式农具,或是在帮助苏清颜处理某些技术难题时,陆时野可能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更多与其猎户/木匠身份不符的精湛技艺或见识,加深苏清颜对其身世的猜测,也可能引起其他有心人的注意。
技术分享的初步尝试与挑战:苏清颜选择一两位品行尚可的村民(如王婶)进行非常基础的技术指导,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体现“知识转化难”,也让她更深入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推广。
与福记酒楼的持续合作与潜在拓展:福记酒楼对苏清颜的稳定货源(蔬菜,未来可能有香料)表示满意,可能会提出更长期的合作意向,甚至暗示可以帮忙引荐药铺等新渠道。
通过这些情节,逐步将故事推向“建立初步稳定客户关系(饭馆、药铺)”和“彻底打压极品亲戚”,同时深化苏陆二人的感情和陆时野的身世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