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王超辉己经站在村委会门口,手里握着一卷地图。沈嘉提着装有测量工具的帆布包从屋里出来,看见他正低头看着脚下的泥地出神。
“昨晚睡得不好?”她轻声问。
王超辉抬头笑了笑,“有点。”
他们都知道,今天是科研示范点选址实地考察的第一天。尽管昨天在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但真正要动起来,困难远比想象中多。
张建国带着几个知青和村民己经在村口集合,设备运输车也己准备就绪。山路湿滑,车子几次打滑,最后还是靠几个人推才勉强通过第一段陡坡。
走到半山腰时,陈慧赶上队伍,低声对王超辉说:“刚才听人说,赵家那边有人在议论这事。”
王超辉点头,没说话。他知道这块地早些年确实在赵家名下,后来因为政策调整划归集体。但这些年过去,老账本早就封存,没人再提起过。现在突然冒出争议,怕不是有人暗中煽风点火。
一行人抵达现场后,分成几组开始工作。测绘员小刘拿着仪器沿边界走了一遍,回来时眉头紧皱:“不对劲,地图上标的是这条线,可实际地形差了至少五米。”
王超辉接过图纸,蹲在地上仔细对照。果然,有些地方明显不符,像是被人为改动过。
正当他们重新插标记时,几个村民走了过来,领头的是个中年男人,满脸不悦:“你们这是干什么?谁让你们来量地的?”
王超辉站起身,递出县农业局的调查函:“我们是受村委会委托来做前期勘查的,这是文件。”
那人接过看了看,冷笑一声:“文件?我怎么不知道这回事?这块地的事还没完呢。”
周围几个村民也开始低声议论。王秀英见状赶紧上前打圆场:“老李,你先别急,这事我们都商量过了,大家都能受益的。”
老李却梗着脖子不退步:“我不反对种田,但我得知道这块地到底是谁的!”
气氛一时紧张起来。王超辉扫了一眼西周,发现人群中有人悄悄退开,显然是不愿牵扯其中。
“这样吧。”王超辉语气平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勘查,不会动土。等档案查清楚,咱们再来定。”
老李冷哼一声,转身离开。其他人也陆续散去。
沈嘉走过来,低声问:“你觉得问题大吗?”
王超辉望着远处的山坡,眼神沉静:“还不清楚,但肯定有人在背后推动。”
中午吃饭时,一阵风吹起角落里的纸页。一张泛黄的纸卡在篱笆上,上面隐约能辨认出“赵德发”三个字。
王超辉走过去捡起那张纸,看了片刻,塞进了口袋。
傍晚回到临时办公室,周美兰正在收拾东西。她明天就要返城了,听说是因为家里托了关系。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沈嘉进来,顺手关上门。
周美兰低着头,手指绞在一起:“我……我想说点事。”
沈嘉坐下来,握住她的手:“你说吧,我们不会告诉别人。”
沉默了好一会儿,周美兰才开口:“李志强……半个月前见过赵家二叔。”
沈嘉和王超辉对视一眼。
“你知道他们在谈什么吗?”王超辉问。
周美兰摇头:“我不知道,但他们是在镇上的一个小饭馆见面的,我还看见李志强给了赵二叔一个信封。”
王超辉轻轻点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周美兰抬起头,眼里有些不安:“你们不会说是我说的吧?”
“放心。”沈嘉拍拍她的肩,“我们会保护你的。”
晚饭过后,王超辉召集村委会成员开会。他把白天的情况一一说明,并提出暂缓开工、启动档案核查的建议。
“土地权属不清,贸然动工只会埋下隐患。”他说,“一旦闹起来,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刘干部皱眉:“可也不能总拖着啊,项目还得推进。”
李伟冷笑:“我看就是有人想借机拖延,好让城里人掌控主动权。”
王超辉看着他,语气依旧平稳:“我只想把事情办明白,让大家安心。”
陈慧这时开口:“我觉得王同志说得对,查清楚比盲目开工更重要。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核查小组,公开流程,确保透明。”
王秀英也表示支持:“土地问题是大事,不能马虎。”
会议陷入短暂沉默。赵德发一首没说话,坐在窗边抽着旱烟。他缓缓吐出一口烟圈,望向村东方向,眼神复杂。
最终,村支书拍板决定:“那就先停一停,把档案翻出来看看。查清楚了,再动工也不迟。”
散会后,王超辉走出会议室,夜色己深。风从山间吹来,带着一丝凉意。他站在台阶上,望着黑压压的山影,心里明白,这件事远没有结束。
而在他身后,屋内桌上,那份写满反对意见的纸再次被风吹起一角,悄然翻转,露出背面模糊的一行字迹——“赵氏旧契,未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