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未闯王新传

第13章 :痘疹药方 —— 自成怕变丑,朱凯硬灌药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未闯王新传
作者:
西门一刀
本章字数:
5130
更新时间:
2025-05-20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朱凯土法炼钢,炼出精钢打造闯王刀,杀得官军闻风丧胆。这一回,咱且看陕北爆发痘疹疫情,朱凯推行人痘妙法,却遇李自成怕丑躲药,闹得医馆里鸡飞狗跳 ——

崇祯五年春,陕北的杏花开了一半,却被一场倒春寒冻得凋零。米脂县王家庄的打谷场上,王大娘抱着浑身起红疙瘩的虎娃哭天抢地:“朱先生!俺娃脸上的痘子流脓水了!” 朱凯掀开草帘冲进窑洞,只见炕上横七竖八躺着病人,个个高烧不退,皮肤上的疱疹有的结痂,有的还在渗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腥甜气息 —— 正是天花爆发的征兆。

“成子!去把医馆的艾草和石灰搬来!” 朱凯撸起袖子,从怀里掏出从养老院带出的《防疫手册》残页,上面歪歪扭扭记着人痘法的要点,“赵老汉,你带几个弟兄去河边淘洗痘痂,按册子上的法子晒干研粉;胡千户,封锁村口,不许任何人进出,免得疫情扩散!”

李自成正蹲在墙角啃窝头,闻言差点噎着:“大哥,这痘疹比震天雷还厉害?” 他凑近病人细看,见虎娃脸上的疱疹像撒了把红小豆,突然想起舅父曾说过 “出痘子九死一生”,后颈顿时冒冷汗。

简易医馆设在破庙里,朱凯让人在地上铺了三层石灰,又用艾草熏了三昼夜,才敢将收集来的痘痂晾晒在竹匾里。李自成捏着鼻子凑近,看见竹匾里褐色的痂皮,突然干呕:“大哥,你真要把这玩意儿塞进人鼻孔?要是俺脸上留疤变丑咋办?”

朱凯头也不抬,用捣药杵将痘痂研成细粉:“变丑总比病死强。这是‘人痘法’,把轻症痘痂吹进鼻孔,让人先出轻症,以后就不怕天花了。” 他忽然抬头,盯着李自成的脸,“你小时候没出过痘子吧?正好,第一个试药。”

李自成吓得蹦起来,撞得庙梁上的灰尘首掉:“俺不试!当年官军追俺,俺都没怕过,就怕破相!” 他转身就跑,却被朱凯揪住后领,像拎小鸡似的拎回药炉旁:“少废话,张嘴!”

“呜哇!大哥饶命!” 李自成抱着柱子不放,草鞋在青石板上蹬出火星子,“俺要是变丑,以后咋娶媳妇?” 朱凯无奈叹气,向黑狼使眼色,两人一左一右架住他,用竹片撬开牙关,将混着甘草的痘痂粉灌了进去。

“呸呸!” 李自成吐着草棍,眼泪汪汪地指着药罐,“这比王老虎的马尿还难喝!” 朱凯却笑了:“放心,我在药里加了蜂蜜,就你这皮糙肉厚的,顶多脸上冒几个痘,跟胡子茬似的,不碍着娶媳妇。”

为了教百姓防疫,朱凯连夜在麻纸上画《防疫手册》,用炭笔绘出煮水消毒、掩埋粪便、隔离病人等图示。第二天,他拿着画好的册子给李自成讲解,却惹出笑话。

“你看这张,” 朱凯指着一幅人蹲在坑边的插画,“是教百姓挖坑埋粪便,防止疫病传染。” 李自成盯着画中人的姿势,突然爆笑:“大哥,这画的不是俺在河边拉屎吗?连裤腰带都画得跟俺的破布带似的!”

朱凯捂脸长叹:“这是泛指,别对号入座!” 他敲了敲画册,“关键是让百姓知道,喝生水、踩粪便会染病。你看这张,” 他指向另一幅熬药图,“用柏树枝煮水,洗患处能消炎,比老财们求神拜佛管用。”

李自成却还盯着拉屎的插画不放:“要不俺给这画起个名,就叫《闯将出恭图》?” 他笑得前仰后合,撞翻了药柜上的陶罐,吓得正在抓药的赵老汉手一抖,差点把砒霜当甘草抓了。

疫情最严重时,医馆里挤满了病人。朱凯让李自成负责给轻症患者灌药,谁知这汉子下手太猛,常把药汤灌进病人鼻孔,惹得怨声载道。

“闯将爷,您轻些!” 王大爷被灌得咳嗽不止,眼泪鼻涕糊了一脸,“药是好药,就是灌法跟您砍人似的。” 李自成挠头傻笑,手里的木勺还滴着药汤:“俺这不是怕耽误了治病嘛!当年俺被官军追,喝药都是捏着鼻子往嘴里倒。”

朱凯见状,只得亲自示范:“灌药要顺着嘴角流,像给马喂料似的,急不得。” 他用布条蘸着药汤,轻轻擦拭虎娃脸上的疱疹,“痘疹最怕抓破,一感染就没救了。”

说来也奇,喝过药的轻症患者果然陆续退烧,疱疹结痂脱落,而用了人痘法的人,即便染病也只是轻症。百姓们跪在医馆前,对着熬药的砂锅磕头,说朱凯是 “活神仙”。

半月后,疫情渐退,王家庄的百姓凑钱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 “朱仙救命” 西个大字,立在医馆门前。李自成路过时,盯着石碑首撇嘴:“俺也帮忙灌药了,咋不刻俺名字?”

朱凯笑着敲他脑袋:“你把药灌进百姓鼻孔里,人家不恨你就不错了。” 他指着石碑,“百姓心里有数,这碑是给懂医理的人立的,不是给粗汉立的。”

李自成却不服气,夜里偷偷在石碑角落刻了个歪歪扭扭的 “李” 字,不想被黑狼撞见,笑得在地上打滚:“闯将爷,你这‘李’字像只瘸腿鸡,还不如虎娃画的圈好看!”

夜里,朱凯在医馆给黑狼讲解消毒之法,油灯下,新晒的痘痂粉在竹匾里泛着微光。黑狼摸着脸上未褪的痘疤,忽然问:“恩公,这痘疹为啥专挑穷汉害?俺见老财家的少爷,天天吃人参,照样出痘子。”

朱凯放下药碾子,目光落在《防疫手册》上的 “liness”(清洁)一词 —— 这是他从养老院英文课本里记得的单词,“穷汉住窑洞,挤得像蜂窝,不讲究干净,才容易染病。老财家虽干净,可他们喝人血吃人肉,上天也不饶。”

他忽然想起五百年后在纪录片里看到的 “赤脚医生”,于是拿起炭笔,在麻纸上画了幅 “防疫十二则”,从洗手到通风,图文并茂。“成子,你明天带着册子去各村,别光灌药,还要教百姓挖厕所、晒被子。”

李自成接过册子,看见第一页画着自己被灌药的糗态,又好气又好笑:“大哥,你把俺画得比瘟神还凶,百姓能信?” 朱凯却正色道:“百姓信的不是画,是咱真真切切救了他们的命。”

这场疫情过后,大顺军的医馆成了陕北百姓的庇护所。朱凯让人在医馆门口种了艾草和薄荷,春夏时节,药香飘出十里,成了穷汉们心中的平安符。

李自成虽然还是怕灌药,但每次看见虎娃活蹦乱跳地跑过,就会摸着脸上淡淡的痘疤傻笑:“丑就丑吧,总比埋在黄土里强。” 他甚至偷偷跟赵老汉学认药名,把 “甘草” 记成 “甜草”,“黄连” 记成 “苦草”,闹了不少笑话。

而那通刻着 “朱仙救命” 的石碑,后来被官军打碎,但百姓们又悄悄在原址立了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朱先生活我”。当第一阵秋风刮过陕北,医馆里新收的痘痂粉在竹匾里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与死神的较量 —— 在穷汉们的血汗与智慧面前,再凶猛的疫病,也终将低头。

正是:一剂药方济民生,半卷医书破迷信。欲知朱凯如何借医馆广收民心,且听下回分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