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渡穷鬼

第47章 裂缝与迷途

加入书架
书名:
佛不渡穷鬼
作者:
良民良大人
本章字数:
5544
更新时间:
2025-06-13

新婚的甜蜜如同初冬呵出的热气,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刺骨的现实。在父亲多年积累的人脉和严格规划下,晓晓如同被精准放置的棋子,毫无悬念地进入了令人艳羡的公务员体系。那份稳定的薪水、体面的身份、看得见的晋升阶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端在手里沉甸甸的,却压不住她心底悄然滋生的空洞。

而小朱,她的“一眼万年”,却像一只困在玻璃罩外的飞虫,只能在体制森严壁垒的边缘焦灼地徘徊。他做着编外的工作,合同工的身份像一道无形的鸿沟,将他与晓晓以及她那个稳固的世界彻底隔开。待遇微薄,地位尴尬,同事若有似无的轻视,像细密的针,日复一日地刺扎着他日益敏感脆弱的自尊。昔日校园拐角那个被夕阳镀上金边的挺拔身影,如今被现实的尘埃笼罩,显出一种灰扑扑的颓唐。

起初,晓晓还试图用恋爱时的热情去温暖他,鼓励他,笨拙地分享自己工作上的琐事,想拉近彼此的距离。但小朱的失意,如同滴入清水的浓墨,迅速晕染开来,污染了所有试图靠近的温情。抱怨取代了情话,成了他归家后的主旋律。他抱怨工作的不公,抱怨上司的刻薄,抱怨机会的渺茫。渐渐地,这些抱怨的矛头,带着冰冷的怨毒,精准地指向了晓晓的父亲,指向了她的整个“娘家”。

“你爸在市里这么多年,人脉那么广,就不能替我说句话?”小朱的声音带着一种被辜负的愤懑,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他明明伸伸手就能帮我解决编制问题!他就这么‘不够意思’,看着女婿在外面打零工丢人?”

“还有你妈,你哥,他们不是都挺有本事吗?看着我们这样,就真能‘袖手旁观’?你们家是不是根本没把我当自己人?”他的质问一声高过一声,扭曲的面容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陌生而狰狞。

这些话像淬了冰的雨点,密密麻麻地敲打在晓晓的心上,寒意瞬间浸透西肢百骸。她终于看清了那层甜蜜糖霜下包裹的残酷真相:小朱当初接受她,热烈地追求她,并非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晓晓”,而是因为她背后那个代表着资源、人脉和稳定阶层的“家”。她引以为傲的爱情,她对抗全世界换来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功利而虚幻的沙丘之上。这份迟来的认知,让她如坠冰窟,浑身血液都仿佛凝固了。原来,童话的背面,竟是如此不堪的算计。

婚姻,很快名存实亡。家,对小朱而言,从一个温暖的港湾,变成了一个充满失败感和怨气的牢笼。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晚,后来干脆常常夜不归宿。曾经充满两人笑声的小屋,如今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空旷和死寂。晓晓成了这座华丽牢笼里唯一的囚徒。她守着冰冷的家具,听着墙上时钟单调而固执的“滴答、滴答”声,那声音在死寂中无限放大,每一声都敲打着她濒临崩溃的神经。独守空闺的苦涩与煎熬,像潮湿阴冷的藤蔓,日夜缠绕着她的心脏,越收越紧,勒得她喘不过气,仿佛被整个世界彻底遗忘。

就在她感觉自己即将被这无边的黑暗和孤寂吞噬时,一道光束,带着危险的温度,投射了进来——那是她工作上的首接领导,老杨。

老杨年长晓晓十五岁,正处于男人最具成熟魅力的阶段。他身居要职,处事圆融,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久经世故的沉稳和掌控感。他像一个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猎手,敏锐地捕捉到了晓晓身上散发出的脆弱气息——那强装镇定的笑容下掩藏的疲惫,那偶尔失神时流露出的无助。他不动声色,却无处不在。在晓晓加班错过晚饭时,“恰好”递来一份温热的宵夜;在她被难缠的办事群众刁难得眼圈发红时,适时出现替她解围,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化解矛盾;在她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时,他会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说着看似宽泛实则句句敲打在她心坎上的开导话语,言语间充满了洞悉世事的智慧和一种不易察觉、恰到好处的关怀。

这种关怀,在晓晓冰冷绝望的世界里,无异于雪中送炭。深陷痛苦泥沼的她,如同一个即将溺毙的人,看到任何漂浮物都会不顾一切地抓住。老杨递来的温暖肩膀,他低沉嗓音里流淌的安慰,他眼神中流露的理解(或者仅仅是晓晓极度渴望解读出的理解),都成了她赖以呼吸的“浮木”。理智告诉她这是危险的深渊,但情感早己溃不成军。在一次部门聚餐后,老杨“顺路”送她回家,车内狭小空间里弥漫的淡淡酒气和成熟男性的气息,一句“你太不容易了,我看着心疼”的低语,轻易就击溃了晓晓最后的防线。几乎是半推半就,她沉溺在了这段不伦之恋带来的短暂麻痹与虚幻温暖中。

然而,偷来的温暖终究无法驱散心底的严寒,反而带来了更深的寒冷——刺骨的罪恶感。每一次与老杨幽会后的独自归家,每一次面对镜中自己苍白而陌生的脸,那种强烈的自我厌弃和道德煎熬都让她几乎窒息。她需要一个出口,一个能理解她、至少不指责她的人。她想到了刘欣雨,她信赖的、笃信佛法的朋友,如今以居士自称。

在那香火缭绕的佛堂,晓晓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对着刘欣雨哭诉。她声泪俱下地控诉小朱的冷漠薄情,描绘自己守活寡般的孤寂痛苦,也坦白了与老杨的关系,但言语间充满了委屈的辩解和为自己开脱的意味:“欣雨姐,我真的快活不下去了……他不是人,他根本不在乎我……老杨他……他只是心疼我,给我一点温暖,我……我没有办法啊……”

刘欣雨静静地听着,手中的念珠缓缓捻动,眼神悲悯而复杂,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映照着晓晓的狼狈与挣扎。她没有像世俗道德家那样厉声指责晓晓的出轨,也没有虚伪地表示理解。待晓晓的哭声渐渐变成抽噎,情绪稍稍平复后,她才用一种异常平和的、近乎叹息的语气缓缓开口,声音如同古寺的晨钟,悠远而带着穿透力:

“晓晓,这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开一个‘缘起缘灭’。没有凭空而来的果,也没有无根无由的因。就像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才有收获。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句出口的话语,每一个做出的行为,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必然激起涟漪,扩散开去,影响深远。善念善行,如同播下清净的种子,终会结成善缘的果实;恶念恶行,如同埋下荆棘的根,只会招致苦痛的业果。这不是神灵的惩罚,也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天地间最质朴、最公正的道理。你今日所尝的苦涩,是昨日种下的因;你今日所做的选择,又会成为明日的果。有些债,是注定的,逃不掉的。”

晓晓茫然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刘欣雨平静无波的脸。香炉里升起的青烟袅袅婷婷,模糊了居士的轮廓。她渴望听到的不是这些玄之又玄的“因果”、“业报”,她渴望的是一个拥抱,一句“我理解你”,或者一个具体的、能把她从这泥潭里拉出来的办法。这些关于“种因得果”、“逃不掉的债”的论调,在她此刻混乱痛苦的心里,显得那么遥远、那么不切实际,甚至有些冷酷。

她机械地点点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嗯”,心思却早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忽着,急切地飞回了那个能给她带来短暂麻痹与虚假温暖的地方——飞回了老杨的身边。那里有温存的话语,有暂时忘却痛苦的怀抱,哪怕她知道,那怀抱同样浸染着罪恶的阴影。静室里的檀香,终究盖不住她心底对那危险慰藉的渴望。迷途的羔羊,在深渊的边缘,选择闭上了看清因果的眼睛。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