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渡穷鬼

第15章 尘归尘

加入书架
书名:
佛不渡穷鬼
作者:
良民良大人
本章字数:
2578
更新时间:
2025-05-20

暮色将佛堂的铜铃染成琥珀色,刘欣雨展开泛黄的账本,1976年的粮票存根在酥油灯下泛着陈旧的油渍。李红梅戴上玳瑁老花镜,指腹着"三十斤全国粮票"的铅字,喉间滚动着沙哑的叹息:"赵家沟饿死的两个知青...周玉兰、陈卫东,他们临终前攥着啃剩的树皮..."

陈阿婆突然亮起手机屏幕,微信朋友圈里,福利院护工陈淑芬正俯身喂食老人。照片里那双布满老年斑的手,曾在西十年前攥紧过被克扣的粮袋——正是当年掌管公社粮仓的赵会计。月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三人交错的影子里织出细密的网。

次日清晨,福利院长廊弥漫着消毒水与中药混合的气息。李红梅将牛皮纸包着的八万元轻轻放在周玉兰妹妹的膝上,老人浑浊的瞳孔骤然亮起:"我哥信里说...有个姓李的大姐,把粮票藏在...在..."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探入枕下,泛黄照片上半块霉变窝头,正是1976年批斗会上被李红梅亲手掷入火盆的"资本主义罪证"。

与此同时,陈阿婆拨通了老王外孙女的越洋电话。视频那头,女孩捧出褪色的老照片,画面里堆积如山的涤纶丝本该织就防护服,却因挪用导致接生室尘雾弥漫,最终夺走了老人的生命。当金怀表在熔金炉中化作流动的光河时,陈阿婆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晨露。

佛堂的铜磬声里,李红梅将"先进工作者"奖章供在莲花座前。剥落的镀金层下,露出裹着棉籽壳的木质底座。香烟袅袅升腾,在虚空勾勒出"因果不虚"西个篆字。陈阿婆的粗布挎包里,孤儿院的感谢信与汇款收据正散发着墨香。

捐赠给福利院的东芝洗衣机轰鸣着运转,维修工拆开内胆时,发现内壁刻着"1976-2001"的字样。刘欣雨望着旋转的滚筒,双手合十轻声道:"阿弥陀佛,你们看,这洗衣机每一次的脱水,像不像都是命运的清算。"窗外,十七棵菩提树在纺织厂旧址舒展枝叶,当年的棉籽库早己化作护工们晾晒的棉被上浮动的阳光。

暮色再次漫上钟楼时,李红梅摸着工装口袋里晒白的印痕——那里曾别着一枚沾满尘埃的奖章。陈阿婆的手机叮咚作响,孤儿院发来照片:崭新的纯棉被褥铺在儿童床上,像一朵朵等待绽放的云。末班车的尾灯刺破夜幕,恰好划过西十年前李父饿死的逃亡路线。

“福气可不是老天爷随随便便就能赏赐给你的礼物哦。”陈阿婆一边轻声念叨着,一边缓缓地踩着自己那倾斜的影子,朝着公交站走去。

阳光洒在她那历经沧桑的脸上,勾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她的步伐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坚定,似乎在诉说着她这大半生的故事。

陈阿婆走到公交站,在候车亭的长椅上坐了下来。她静静地凝视着前方,思绪却早己飘向了远方。

“这福气啊,是我用半生的时间去偿还自己曾经犯下的罪孽后,从心底里慢慢长出来的新芽呢。”陈阿婆喃喃自语道。

就在这时,候车亭的玻璃上映出了两个人渐行渐远的身影。一个是陈阿婆,另一个则是她刚刚在福利院帮助过的孩子。那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与陈阿婆那饱经风霜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一阵清脆的功德箱到账提示音突然响起,紧接着,福利院转捐的汇款单也送到了陈阿婆的手中。这一连串的声音和画面,如同命运轮回的经纬一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温情和希望的画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