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腊月望日,七星坛上积雪未消,诸葛亮头戴鱼尾冠,身披鹤氅,独倚坛边石栏。江面残雾中浮雷火光未歇,却见葫芦口方向腾起青紫色磷烟,较寻常火攻多出三分冷冽,正是朱凯改良浮雷的征兆。他手指轻叩栏上北斗纹,忽闻江心传来 "咔咔" 的齿轮转动声,如寒蝉振翅,刺破晨雾。
"先生,西南角发现异常!" 马谡乘轻舟疾驶而来,衣摆尽湿,手中紧攥半片断裂的精铁拍竿,"敌船拍竿以齿轮联动,两息内可劈断三尺桅木,正是当年在巴郡所见的 ' 机械三原理 '!" 诸葛亮接过拍竿,见断口处留有巴氏图腾刻痕,心中暗惊:朱凯竟将机巧之术融入战阵,此等革新,远超世间火器之道。
"速回营寨,传令黄盖火船推迟两刻出发。" 诸葛亮忽然望向东南天角,见木星隐于氐宿,主时序错乱,"朱凯的热气铜炉虽催发东南风,却因干扰阵迟滞,导致火攻时辰较天象早了一个时辰。若此时出击,必中其 ' 借势破局 ' 之计。" 马谡领命而去,衣袂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如惊鸿掠水。
却说朱凯在公安港城楼,望着江心游弋的玄武舰,手中算筹正推演火攻时辰。霜华捧着新制的磁石指南车,车辕玄武首突然剧烈震颤:"夫君,东南风比预计早到半刻,怕是诸葛亮己察觉天象异变。" 朱凯点头,面具下的目光落在城楼下的安民榜上 —— 榜文以曹军、东吴两种文风写成,既责曹操南征之过,亦劝孙权休兵安民,正是他 "乱中求稳" 的妙笔。
"传令 ' 土队 ' 楼船,在乌林滩头布下 ' 北斗分流阵 '。" 朱凯将算筹按在舆图的 "时乘六龙" 位,"诸葛亮必调整火攻时辰,试图将计就计。但他不知,我早在江底暗置磁石群,东南风愈强,火船便愈会偏离曹军水寨,首入我预设的安民航道。" 霜华望向江面,见楼船正以磁石锚勾连,在江底形成隐形阵图,恰合《周易》"水地比" 卦象。
七星坛上,诸葛亮闭目推演,忽觉袖中算筹发烫。展开朱凯此前所赠的《水师机巧二十则》,见末页空白处新显墨字:"冬至祭风,借的是人心惶惶;赤壁火起,烧的是天下棋盘。" 他猛然睁眼,望向飞虎卫军旗所在的公安港,旗角处齿轮与白虎纹在风中交叠,竟形成 "荆" 字雏形 —— 原来朱凯早将荆州九郡的民心向背,化作了军旗上的机巧纹路。
"先生,周瑜都督急报!" 关平持羽檄飞奔而至,"火船己备好,是否按新时辰出发?" 诸葛亮凝视檄文上的 "巳时三刻" 西字,忽然想起朱凯在《赤壁水战图》上的十二道白虎纹,每道纹皆对应着江底暗礁位置。"传令下去,火船改走 ' 天杀星 ' 方位,避开乌林滩头的磁石群。" 他提笔在檄文背面画下破阵图,图中暗藏 "风后八阵" 的变阵之法。
公安港内,朱凯接到细作密报,见诸葛亮改了火船航线,不禁抚掌笑道:"孔明果然厉害,竟能从旗角纹路中窥破磁石阵布局。" 他取出曹操当年所赠的青釭剑,剑柄 "安荆" 二字在阳光下闪烁,"既然你要破我磁石阵,我便借你火船势,完成最后一道安民局 ——" 转身对霜华道,"命 ' 金队 ' 楼船护送曹军伤兵北撤,船身遍插孙刘军旗,教曹操以为我与东吴合谋。"
江心战场上,黄盖的火船刚入 "天杀星" 方位,便觉船身异常颠簸。水手惊报:"船底似有磁石相吸,方向难控!" 黄盖举刀欲砍锚索,却见江面浮出无数玄武纹浮标,正是朱凯故意留下的 "误导标记"。"中了朱凯的 ' 移星换斗 ' 计!" 黄盖急命转向,却见飞虎卫楼船己呈 "玄武护心" 阵围拢,船舷 "安民勿惊" 的灯语在火光中明明灭灭。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望见此景,忽然在石栏上刻下 "巴氏必兴" 西字。字迹未干,东南风骤然大作,竟将飞虎卫军旗吹得猎猎作响,旗面齿轮与白虎纹交相辉映,恰似玄武踏浪、白虎啸天。他忽然想起在许昌算馆初见朱凯时,对方袖口暗藏的齿轮纹路 —— 原来一切早有预兆,这个以机巧为盾、以安民为矛的巴郡后人,终将在荆州这片土地上,织就不同于曹孙刘的治世蓝图。
"先生,火船失控!" 关平的急报打断思绪,诸葛亮却见火船虽乱,却未伤及百姓渔村,反而将曹军残舰逼向江心浅滩。更妙的是,飞虎卫水师正在抢救落水的三方士卒,船舷 "安民舰队" 的字样在火光中清晰可见。"朱凯啊朱凯,你竟将战阵化作安民之局,借火攻之势收尽天下民心。" 诸葛亮长叹,取出朱凯所赠的青铜匣子,内藏的《镜阵图》残卷此刻竟自动展开,露出 "机巧归民" 西字。
是夜,周瑜在中军帐摔碎酒杯,望着战报中 "飞虎卫救走曹孙伤兵八千" 的记载,眼中尽是不甘:"朱凯此举,分明是要让天下人知道,他飞虎卫才是这乱世的救生舟!" 鲁肃捡起碎瓷,见瓷片映出江心的白虎纹灯语,低声道:"都督可知,荆州百姓己在传唱 ' 白虎护三州,齿轮耕千亩 '?此等声望,比十万大军更可怕。"
朱凯在圣火坛地宫接见张辽的信使,案头摆着刚收到的《水经注》抄本,末页新添的 "巴郡水师" 条目旁,竟有诸葛亮的批注:"机巧之极,在乎顺天应人。朱凯得之矣。" 他轻抚批注,对信使笑道:"请转告曹丞相,凯非与天下为敌,乃与战乱为患。待荆州麦熟,愿以磁石换兖州之盐,以安民之策,结休战之盟。"
三日后,诸葛亮亲赴公安港,船尾高悬飞虎卫与蜀汉的合纹旗 —— 左青龙右白虎,中间暗藏齿轮与八卦。朱凯率霜华、徐元首在码头相迎,面具下的目光扫过诸葛亮手中的木牛流马图纸:"先生此来,可是要与凯共商 ' 三分归民 ' 之计?" 诸葛亮抚须而笑,指了指城楼上新筑的磁石导航塔:"亮此来,是想看看,当年在算馆论及的 ' 机巧安民 ' 之道,如今可曾成真?"
二人登楼远眺,见江面商船络绎,船头皆装飞虎卫所赠的磁石指南仪;岸边百姓耕作,用的是熔铸东吴兵器而成的犁铧。朱凯忽然取下青铜面具,露出左颊巴氏图腾:"凯从未想过逐鹿中原,只愿这荆州之地,能成为乱世中的 ' 安民之舟 '。先生精通天象,当知 ' 天市垣 ' 星芒所指,从来不是霸主军旗,而是百姓灯火。"
诸葛亮凝视着远处的白虎纹灯笼,忽然想起隆中对时的疏漏 —— 他曾算尽地利人和,却未算到有人能以机巧为笔,以民心为墨,在战火中画出另一片天地。"当年在七星坛,亮以为借的是东风," 他轻声叹道,"如今方知,您借的是天下人心中对安定的渴望。"
建安十三年腊月廿三,当祭灶的烟火升起,朱凯与诸葛亮在公安港城头种下 "安民树",树干刻着齿轮与八卦交织的图案。长江水在城下奔涌,玄武舰队的船桨声与百姓的笑语声交织,形成一曲独特的乱世安澜调。诸葛亮望着江面上的导航灯,忽然明白,这场双智对决,没有胜负,只有两个心怀天下的智者,在不同的道路上,践行着相同的安民之志。
是夜,诸葛亮在返程的轻舟上,写下《论机巧疏》,其中有云:"巴氏机巧,非为战而作,乃为安而造。其船舰不独破敌,更能导民;其兵器不独杀人,更能耕土。此等境界,远超孙吴之火攻、曹魏之铁骑。" 文末落款处,他特意画下白虎与青龙共护五谷的图案,正是他与朱凯在城头上的约定。
长江水依旧东流,七星坛的灯火依旧闪烁,但诸葛亮知道,属于朱凯的时代,己然来临。那个带着青铜面具的巴郡将军,用齿轮与白虎交织的军旗,在荆州大地上,写下了 "机巧护民" 的新篇章。而他自己,也将在这三分天下的棋盘上,寻找与朱凯 "和而不同" 的治世之道。
雾幕散尽,星空璀璨,玄武七宿与北斗遥相辉映,仿佛在为这对乱世知己的相遇而喝彩。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公安港的城墙上,飞虎卫的安民旗与蜀汉的七星旗并排而立,在江风中轻轻摇曳,共同见证着一个不同于史书记载的三国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