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蠢萌老婆来自明朝

第160章 拍摄基地修建完成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蠢萌老婆来自明朝
作者:
十标
本章字数:
6146
更新时间:
2025-06-30

第160章 拍摄基地修建完成

“嘉妮姐,这车真好看。”颜一墨刚上车,便忍不住夸赞道。

“本来准备买奥迪的,试驾的时候发现奔驰新上的一款车操控感和舒适度都更胜一筹。我爸说就当给我战略投资了,以后创业也能用上。”

陈嘉妮娴熟的驾驶着方向盘,嘴角扬起一抹笑。

上次在苏州,凌晏跟陈嘉妮的父母见过。

当时还是老周他们,大家一起吃了顿饭。

陈嘉妮的父亲是做实业的,但他们现在卖茶也要靠直播,所以对互联网这个行业有所了解。

当凌晏把他们要做的事,给老陈讲后,老陈表示非常支持,甚至还想给陈嘉妮再追加一笔投资。

有钱人就喜欢投资。

但也不是白投。

他也是看到颜一墨那气质,以及一言一行之间,透着一股说不上来的古人风韵,便觉得这年轻人不简单。

“老陈还是太全面了,我感觉你们那边的人,骨子里就会做生意。”凌晏夸赞道。

“没办法,大家都这样。其实有些人做生意,也没那么体面,可能只能勉强养家糊口,甚至还不如出去打工的。但为了那点面子,周围的人都在做生意。

就算除去开支赚4000块钱,那也叫老板。如果出去打工赚8000,也是打工的,口碑不一样。”

面子这东西,凌晏反正是不在乎。

他高中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里边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当你足够脸皮厚,全世界都会被你踩在脚下。

没多久,车子经过学校。

几人下意识扭头看了看。

“没多久就要开学了,这个寒假感觉过得特别快。”柳雨菲感慨道,“再过一个暑假,就要告别大学生活了。”

“学姐你也可以考研,后面再考博,包你30岁之前都还在学校。”凌晏打趣道。

“达咩!我还是想出来好好赚钱。虽然大学比较自由,但那些课程还是得学,尤其是专业课,老师都认识,请代课都不行,会被一眼认出来。”

“羡慕学姐,还有一年就能毕业了,我还要两年。没做这些事之前,我倒是觉得这辈子就待在大学挺好的。但是现在,每天上课,还要忙那些事情,确实挺累的。”

凌晏双手抱着后脑勺,忽然想到组建团队的事。

“对了,团队筹备工作咋样了?”

陈嘉妮说道,“我想要一个年轻化团队,大家一起策划,有什么问题我再咨询MCN机构那边。所以招募信息,我是针对大学城这边发布的。”

“有人投简历吗?”

“那必须有啊,我亲自发的招募信息,再加上动漫社的推荐,反响很热烈。不光是我们学校,大学城其它学校也有应届生投简历,甚至还有做兼职的。”

“做兼职好啊,大学生便宜好用。”凌晏这是自嘲的话。

现在网上动不动就是说:没事多招几个大学生,等他们干一年就开了,再招下一批大学生。

两三千的工资,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还有什么眼神清澈像大学生。

总之就是便宜又好用的代名词。

“我反正不会克扣工资,前期我和雨菲都商量好了,盈利之后,我们那份钱会拿来继续投入团队发展,因为后面还要打造其它IP,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凌晏耸了耸肩,“我那份也算上呗,你俩都这么干了,我总不能一个人赚钱。”

“不一样,你还要养一墨呢。”柳雨菲回头笑道。

“我们不是有自己的账号嘛,足够了。很多公司前面都是这样,先砸钱把品牌做起来,后面再慢慢盈利。

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只要方向对,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我们几个分工明确,执行力强,不怕没前景。”

一边聊着,不知不觉,几人就来到了南山上。

执江市少下雪,但山上却积了一层薄雪,映着阳光晶莹剔透。

车停好,凌晏下车看到拍摄基地时,整个人都震惊了。

上次来还是毛坯,甚至连毛坯都算不上。

如今竟焕然一新。

原本荒草丛生的山坡上,一座黛瓦白墙的小院静立雪中,飞檐翘角上坠着冰棱,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

竹篱笆围着半亩方塘,塘水结着薄冰,倒映着对岸三间夯土房,墙上斑驳的青苔竟像是特意做旧的痕迹。

“怎么样?”

陈嘉妮穿着UGG雪地靴,踩在薄雪上,“所有建筑都按明朝江南民居的样式复原,连房梁的榫卯结构都是老木匠手工打的。”

颜一墨好奇地推开木门,院里青砖铺地。

东侧墙根堆着半人高的柴垛,劈好的松木码得齐整,覆着层薄雪更显古朴。

西侧石磨旁立着空竹笼,笼底铺着干燥的稻草,显然是为家禽准备的居所。

最引人注目的是院中央的户外灶台。

三足陶釜架在土坯垒成的灶台上,灶膛里还残留着未燃尽的柴火,旁边散落着几根捆绑好的枯枝。

“哇,这灶台好还原啊!”颜一墨脱口而出。

柳雨菲虽然觉得有点怪怪的,仿佛一墨真正见过古时候的灶台是什么样。

但还是没太当回事,只是笑着说道:“这灶台是按《农政全书》里的样式砌的,然后特意找了老匠人来做,生火时烟能顺着土墙的暗道排出去,不会熏人。”

凌晏半开玩笑道,“历史顾问,不会是上次找的那家伙吧?跟一墨在这儿battle的那位。”

柳雨菲摇摇头,“不是他,上次你们有点小矛盾后,我就再也没找过他了,感觉他还没有一墨专业。”

“进去看看吧。”陈嘉妮提醒道。

“好。”

绕过灶台,见正屋门前挂着褪色的蓝布门帘,边缘缝着粗麻流苏。

掀起门帘踏入堂屋,泥土地面被踩得紧实发亮,靠墙摆着张榆木八仙桌,桌上放着豁口的粗陶碗。

西侧墙根支着竹编的谷囤,囤顶盖着旧蓑衣,墙角堆着几捆未脱壳的稻谷,显然是为拍摄准备的实景道具。

凌晏伸手触碰桌角的铜油灯,灯盏里甚至还剩小半盏凝固的油脂。

“还挺逼真。”

“那必须的,我们这儿是古代农村的生活还原。嘉妮那边修得比我这儿大,是古时中产阶层的生活场景,院落更宽敞,家具也更精致。”

“工作室位置呢?”凌晏问道。

“在两个拍摄基地中间,这个空间反正用不上,干脆就用来当拍摄基地,还把两边都连同了。待会带你们去看看工作室,那里,修得可比这儿,漂亮多了。”

陈嘉妮一脸神秘的说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