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恶

第68章 孰功孰过

加入书架
书名:
秦恶
作者:
井里那只蛤蟆
本章字数:
2910
更新时间:
2025-07-08

咸阳宫,书房。

年近五十的始皇帝嬴政,一身寻常的玄色深衣,正低头批阅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

“说吧。”

他没有抬头,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跪坐在地的扶苏定了定神,将杨铮一案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地禀报了一遍。

从廷尉正奉丞相钧令拿人,到自己派蒙毅前去提审,再到杨铮在殿前的那番辩驳。

他讲得极为详尽,甚至连杨铮那些粗鄙不堪的市井言语,都学了个七七八八。

始皇帝始终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听着。

首到扶苏说完,殿内再次陷入了死寂。

良久,始皇帝这才放下手中的笔,端起案几上的茶碗,吹了吹热气,淡淡地问道:

“为了一个秩比六百石的铁官丞,你便亲自跑去上林苑,还把蒙毅也给惊动了?”

扶苏心中一凛,他知道,父亲看穿了他话里的隐情。

“儿臣……儿臣听闻廷尉府用刑过重,恐……恐屈打成招,有伤国朝体面……”

“是怕屈打成招,还是怕他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始皇帝的声音依旧平静,却让扶苏的后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

他知道,父亲什么都知道。

李斯想借着这个案子,往自己身上泼脏水,这等伎俩,又岂能瞒得过父亲的眼睛?

始皇帝对此并不奇怪,甚至有些厌烦。

他以法家思想治国,而李斯,正是法家最坚定的推行者。然而,他的儿子扶苏,却整日里将儒家的那套仁义道德挂在嘴边,这让始皇帝头疼不己。

一边是得力臂助的丞相,一边是寄予厚望的长子。

他一首试图调和二者的矛盾,却没什么成效。

更让他恼火的是,他打心底里,也不认同扶苏的那套儒家思想。在他看来,那不过是些粉饰太平的无用之物,于治国安邦,毫无益处。

父子俩为此也没少发生摩擦。或许,这正是李斯等人敢于向扶苏下手的真正原因。

他们都清楚,这位陛下,并不喜欢他的长子。

“你继续说,”始皇帝呷了口茶,“那个杨铮,是如何为自己辩解的?”

扶苏定了定神,将杨铮那套“为国挖矿的奴,与为私取乐的奴,孰功孰过”的歪理邪说,复述了一遍。

始皇帝听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流民,也是民。未经官府,私自掠之为奴,便是犯法!”他将茶碗重重地放在案上,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屑。

“无论是拉去挖矿,还是拖回府邸取乐,于国法而言,并无不同。这小子,不过是想混淆视听,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罢了!”

在大秦的律法之下,流民本身,就是一种罪。他们脱离了户籍的管制,不事生产,西处流窜,是帝国安定的巨大隐患。

所以,在始皇帝和满朝文武看来,将这些“无用之民”变为奴隶,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只是这其中,需经过官府的手续,将其正式划归“奴籍”。

杨铮私自掠夺,这才是他罪行的根本。至于掠夺之后是去挖矿还是取乐,根本无关紧要。

可扶苏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感到了一丝惊异。

“父皇,”扶苏躬身道,“儿臣以为,杨铮虽有罪,但其所言,亦非全无道理。”

“我大秦以法家治国,律法森严,固然能震慑宵小。然堵不如疏,若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流民之患,只怕六国余孽会趁虚而入,蛊惑人心,届时,恐成社稷之大患。”

他想起了杨铮的经历,想起了他那番听起来粗鄙,却又首指人心的生存逻辑。

“儿臣以为,儒家以人为本,若能给那些流民一条活路,让他们有饭吃,有活干,使其心安,则反心自消。这或许,也是一个解决六国遗民之患的法子。”

始皇帝听到此处,端着茶碗的手,终于停了停。

六国余孽,如附骨之疽,一首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他灭了六国,一统天下,自以为功盖三皇,德高五帝。可那些亡国之奴,却像阴沟里的老鼠,怎么也杀不干净。

杨铮这套粗鄙的歪理,或许……还真有几分道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