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般势不可挡地涌入了皇城,战火与硝烟瞬间弥漫在这座曾经象征着无上权威与荣耀的宫殿。皇宫内,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紧张与绝望的气氛,仿佛末日即将来临。
在皇宫的巍峨大殿中,大夏的六部尚书此时正神色慌张地齐聚一堂。他们的面容写满了恐惧和不安,心中各自怀着复杂而纠结的心思。
吏部尚书赵谦,一向以刚正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朝堂。此刻,他那双平日里总是充满坚定与正义的眼睛,此刻却布满了血丝,紧握着拳头,咬牙切齿地说道:“我等身为大夏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国家危亡,当与国家共存亡,绝不向叛军投降!哪怕是死,也要捍卫我大夏的尊严!”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仿佛是最后的誓言。
户部尚书孙和却面露犹豫,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声音颤抖着说道:“赵大人,如今局势已定,我们的军队节节败退,李明的大军锐不可当。我们若拼死抵抗,只怕会落得个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或许,投降还能保住一线生机,为家族留下一点血脉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
礼部尚书周云闻听此言,顿时怒发冲冠,指着孙和的鼻子怒斥道:“孙和,你怎能说出如此贪生怕死之话!我大夏建国数百载,历经风雨,从未有过屈膝投降之举。如今国难当头,你却只想着自已的身家性命,我大夏的尊严何在?祖宗的荣耀何在?”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嘶哑。
刑部尚书李宏立刻附和道:“周大人所言极是,我等深受皇恩,平日里享受着高官厚禄,如今正是报答皇恩之时。当以死报国,方显我等忠臣之志!”他身材魁梧,此刻更是昂首挺胸,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兵部尚书王武则一直沉默不语,他眉头紧锁,眼神游移不定,时而看向殿外,时而观察着其他几位尚书的表情,心中正在权衡利弊。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也清楚抵抗可能带来的灭顶之灾,但又担心投降后的名声和地位。
工部尚书陈峰长叹一声:“唉,这可如何是好?一边是必死之局,一边是千古骂名,真叫人难以抉择啊。”他愁眉苦脸,不停地搓着手,显得焦虑万分。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外面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仿佛死亡的脚步在步步逼近。那声音如催命的符咒,让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压抑。
赵谦猛地站起身来,他的衣袂随风飘动,大声道:“诸位,不要再犹豫了!是战是降,此刻必须做出决定。我们身为朝廷重臣,应当以身作则,为将士们树立榜样!”他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孙和听到外面越来越近的喊杀声,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涕泪横流地哭喊道:“我不想死,我还有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我不能让他们因我而遭殃。我投降,我投降!只要能饶我一命,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周云怒目而视,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孙和,你这无耻之徒,为了一已之私,竟然背叛国家,背叛君主。你定会遭人唾弃,遗臭万年!”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来,他的身上沾满了血迹,神情惊慌失措,声音颤抖地说道:“大人,叛军已经攻破了外殿,马上就要杀到这里了!”
王武终于忍不住开口:“我看,我们还是投降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抵抗只是徒劳,只会白白送死。或许投降之后,还能有机会东山再起。”
赵谦怒喝道:“王武,你这胆小鬼!平日里你在兵部耀武扬威,如今国家危难之际,你竟如此懦弱!你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对得起这身官服吗?”
李宏坚定地说:“我李宏愿与赵大人一同战死,绝不向叛军低头。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其所,无愧于心!”
陈峰此时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抉择,他一会儿看看赵谦和李宏,一会儿又瞅瞅孙和与王武,内心痛苦地挣扎着。
就在这时,李明带着一队威风凛凛的士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大殿。他的目光冷峻,扫视着殿内的众人。
“你们可想好了?是降还是战?”李明冷冷地问道,声音中没有丝毫的感情。
赵谦挺直了腰杆,毫无畏惧地直视李明,说道:“李明,我大夏绝不屈服于你的淫威。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赵谦生是大夏的人,死是大夏的鬼!”
孙和连忙爬到李明脚下,抱住李明的腿,苦苦哀求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我孙和有眼不识泰山,之前是我糊涂。我愿意为您效力,为您做牛做马,只求您饶我一命。”
李明看着众人截然不同的表现,心中已有了计较。
“赵谦、李宏,你们的忠诚令人敬佩,但可惜跟错了主。你们的愚忠并不能改变什么,只是白白送死罢了。至于其他人,哼!”李明冷哼一声,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
最终,在这皇宫的最后挣扎中,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已的选择,也迎来了不同的命运。赵谦和李宏宁死不屈,被李明下令处死,他们的名字成为了忠诚和正义的象征,被后人传颂;孙和、王武投降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被百姓所不耻,背负着千古骂名;陈峰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中立,既没有抵抗也没有投降,被李明革去官职,流放边疆,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余生。
而李明,在这场权力的更迭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为了新的主宰。但他也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他去面对和解决。